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天啊,原来这么多的广西妈妈被这个问题困扰!你遭遇过吗?

来源:南国早报 发布时间: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家庭都有了生二孩的计划。一方面,由于孕产假时间长,用人单位的心态起了变化;另一方面,为保事业家庭两全,有的二孩妈妈忙得焦头烂额,有人做了单选题。记者获悉,二孩妈妈遭遇的职场问题,已经引起自治区相关部门的重视,正在着手推动落实促进女性平等就业的相关政策 

1.二孩问题让一些用人单位顾虑

生产不能享受产假新政策 ;就业遭遇“只招男生”……近一年来,不少妇女向妇联组织反馈,因为生育孩子,她们受到了不公平待遇。

2016年1月15日,我区修订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妇女产期在原国家标准假期90天基础上,增加50天假期。同年3月,一名中学女老师在广西妇女网信访留言栏中留言说,她的预产期在2016年4月,想请产假,单位领导说只能按旧政策批产假90天+晚婚假 15 天。她的同事在2月生产,也只能按旧政策批假。

产假国家标准98天,广西在此基础上再增50天;孕期、哺乳期有一定工作考核减免等优待,孕期+产期+哺乳期,时长两年……如生二孩,又重复一轮。这样的假期让辛苦生产的妇女获得优待,但在工作繁忙、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职场生态下,也让一些用人单位有了顾虑。招聘时,结婚没有、是否考虑要孩子被更多地提起,有的甚至标明“男性优先”。

这些新倾向,让想要二孩的女性纠结。“公司不愿看到女员工密集生产。大家都心照不宣,有意识地避免扎堆。不小心怀孕,开始时会藏着掖着,肚子大了藏不住,再找人事部门‘摊牌’。”在南宁某公司上班的陈女士说。

还有因为生孩子被公司罚款的。据媒体今年4月的报道,山东济南的朱女士所在的单位,给女员工安排了个生孩子的顺序,今年31岁的她被排到2020年,但她在2016年就生产了。因为不按单位安排的顺序生,被罚款2000多元并扣7个月绩效。

5月12日、13日,在南国早报官方微信做的一个“二孩妈妈”小调查里,有48%的人认为要二孩对女性求职难度影响很大,42%的人认为有一定影响。认为不会或者影响不大的,各占5%。

2.有人为了二孩做了全职妈妈

即使所在单位没有那么多“特殊”规定,妈妈们想生二宝也需要掂量再掂量。因为,决定要或者已经要了二宝的妈妈们,很可能得在家庭和工作的夹缝中奔忙,处理不好将身心俱疲。

莫莫今年33岁,经营一个生意不错的店铺,去年决定要二宝。她印象最深的,是怀二宝四个多月时还去店里上班。有一天,她一个人在家感觉身体不舒服,出现了先兆流产症状。她立即打电话叫丈夫回来,自己则站在家门口楼下等,将要晕倒时就拼命扶路灯杆撑着。在
打了很多催促电话,感觉天旋地转时,路上遇塞车的丈夫及时赶到。后来,医生建议她卧床保胎。这次经历,坚定了她不上班的决心。孩子出生后,她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孩子身上,生意也因此停滞不前。

毛女士上班的地方离家远,路上需花一个小时。她的丈夫工作时间较灵活,孩子没老人带时丈夫带。但丈夫忙起来时,工作特别紧张,顾不上那么多。两头兼顾使夫妻俩都觉得身心俱疲。因此,怀上二宝时,毛女士直接回家做了全职妈妈。

在本报“二孩妈妈”小调查里,37%的人认为二孩会改变母亲人生整体规划。此外,在职业发展心态的选题中,有66%的人认为二孩会影响职业发展心态,并表示会考录工作量小一点的岗位。

3.寻找平衡点 不只是妈妈的事

对于妈妈们来说,二孩与事业真的难两全吗?广西婚姻家庭研究会成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明建认为,未必,但妈妈们也需要各方的支持。她是个二孩妈妈,大宝上一年级,二宝两岁。跟本地妈妈们不一样,她和先生的老家都在外省,两人在南宁都没有老人帮带孩子,也没有姑姑姨妈之类的亲戚帮忙照看,一切都靠自己。因为如此,她和先生都获单位特批不用加班。要让妈妈们更游刃有余地兼顾事业和家庭的关系,单位的包容和支持也很必要。

在“二孩妈妈”小调查中,许多人认为职业女性平衡好家庭工作关系不只是妈妈的事。在生了二孩职业女性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关系的调查中,和家人沟通和分担家务、自我角色调整、就职单位人性化关怀,这三个选项都获得了超过20%的票数。

自治区妇联权益部负责人表示,他们也关注到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后,妇女在家庭、就业等方面承受的压力,特别是女性平等就业、面临就业歧视的反馈和求助较以往有所增多。相关部门也采取应对措施,区外如黑龙江省、江苏省等地,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制订了一些促进女性平等就业工作的意见,就女性面临的就业歧视采取措施。

该负责人表示,自治区妇联目前正准备推动这项工作,联系相关部门会签类似的文件。此外,妇联还计划推动建立、落实广西政策法规性别平等评估机制,对二孩政策配套措施、创业就业政策等涉及妇女权益的法规政策,进行性别平等评估,从源头上保障妇女权益。


l来源|南国早报记者   刘冬莲 郭燕群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