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有的是医生,抢救病人血液告急时,撸起袖子“让我来”;他们,有的是稀有血型者,只要有需要,随叫随到。南宁市首届“感动邕城·寻找最美献血者”活动最终评出的十名“最美献血者”,他们的年龄、职业、经历各不相同,相同的是,一旦开始无偿献血,就长期坚持
黄鹏:毫不迟疑为病人献血的医生
黄鹏是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副主任医师。“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每天面对着各种危重病人的监护和抢救治疗,我经历了太多的生离死别。我平时工作时经常碰到大出血的病人,因无法及时拿到需要的成分血而影响到病人抢救的成功率,这让我深深体会到大量输血对危重病人的重要性。”为了能够帮助到更多需要输血的病人,黄鹏已坚持献血十余年,总献血量6600毫升,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
早在上大学时,黄鹏就开始了第一次献血,成为一名医生后,他更感受到现代医学的局限性和生命的脆弱,要挽救一些生命,有时候只有高超的医术是不够的。
“遇到一个中央型前置胎盘的危重产妇,剖腹产术后出现出血性休克,急需输入大量的成分血,但是当时南宁中心血站同型的血液制品已经供应不上来了,而患者的家又在边远山区。”两条人命危在旦夕,黄鹏在医院发动了适合血型的同事一起献血,终于把危重产妇和新生儿抢救过来。
那次,从手术室里走出来的黄鹏就对自己说,“无偿献血这个事儿,只要身体健康就一定要坚持下去”。
走进黄鹏的办公室,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感谢锦旗,黄鹏说:“每当病人给我们送锦旗的时候,就感觉那是我们最骄傲和最自豪的一刻,因为这是病人对我们最大的认可。”
吴应兵:获5个“献血之星”奖杯的普通人
从2004年参加无偿献血以来,总共参加献血41次,献血量共计59600毫升;一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一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五星奖;获得5个“献血之星”奖杯——吴应兵是北部湾银行营业网点的一名普通安保人员,但他的献血数据一点也不普通。
吴应兵无偿献血,始于19岁参军那年。一次部队号召无偿献血,战友们纷纷报名,那种军中男儿保家卫国的气概、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转业后,吴应兵逐渐地投入到无偿献血活动中,定期献血。
吴应兵说,对工作,自己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勤恳踏实地干;对社会,他愿意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能带动身边更多的人投身到无偿献血这项公益活动中来。
苏晓晖:慷慨献出“熊猫血”的“热血侠”
RH阴性血型因其稀缺、珍贵,被称为“熊猫血”。据了解,我国RH阴性血型,即稀有血型人群大约有400万人,但其中知道自己是“熊猫血”并记录在册的只有数万人。
苏晓晖就是一名RH阴性稀有血型者。自从2006年知道自己的血型特殊后,苏晓晖连续14年坚持每年主动无偿献血,累计献血5400毫升。有一次南宁市一位宫外孕大出血的患者急需要稀有血型A型血,血站库存的同型血告急,打电话询问能否献血,她毫不犹豫地立即利用中午休息时间为患者献血,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苏晓晖一直信奉献血既能帮助他人,又能给自己带来快乐。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 佘鸿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