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荔浦荔江国家湿地公园被誉为“别样漓江”,一洞穿九山,暗河漂十里

来源:南国早报 发布时间:

这里“一洞穿九山,暗河漂十里”;这里“水中水山中山,桂林山水第一湾”;这里多种土著鱼类有着模本式的标签;这里荔芋飘香、柑橘甜蜜、荸荠清脆……这些都是荔浦荔江国家湿地公园一张张拿得出手的名片。芋田、桔园、阡陌、青山,被这条名叫荔江的河流串起,绘出一幅“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美景

生活在荔江国家湿地公园内丰鱼岩里的盲鱼。 荔江国家湿地公园供图

荔江湾天宫岩内神奇的钟乳石。 南国早报记者 唐晓燕摄

蜿蜒曲折的荔江水。 粟鸿华摄

荔江归来不看洞

“荔浦荔江位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发育有地上河、地下河和天然石灰岩溶洞。荔江穿行于峰丛、峰林和宽阔的河谷盆地中,保持有相对自然的河流形态,其优美的山水林田村相互交融的喀斯特景观,在我国国家湿地公园体系中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代表性。”这是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专家们对荔浦荔江湿地公园资源特征的评价。

荔浦荔江国家湿地公园于2014年5月申报,同年12月31日获批开展试点建设,并列入全国23个重点建设国家湿地公园之一,也是广西唯一入选国家重点建设示范单位。湿地公园位于荔城、修仁、青山、龙怀4个乡镇区域内,以荔江河河流湿地为纽带,连接三河河、满洞河、蒲芦河,构成复合的荔江湿地生态系统。公园东西长24.7公里,南北跨度11.9公里,总面积695.28公顷,其中湿地面积391.37公顷,湿地率56.3%。

和其他湿地公园一样,这里少不了标配的青山绿水田园风光,而荔江湿地更是有溶洞这个叫得响的招牌,享有“桂林溶洞甲天下,荔浦溶洞甲桂林”的美誉。当阅洞无数的桂林游客走进“桂林山水第一湾”——荔江湾的天宫岩时,还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天宫岩是一个岩层水平裂开形成的岩洞,行走在迂回曲折的洞内,感觉旅程那么短却又那么长。洞中移步换景,每一个转弯处遇见的都是意想不到的惊喜。天宫岩与地下暗河相连,洞内水潭和钟乳石成了绝配,层层叠叠的水面上倒映着错落有致的景观,美不胜收。如此精致的美景,不禁令人生出“荔浦归来不看洞”的感慨。

特色盲鱼洞中藏

荔浦荔江属于桂江的上游支流,而桂江是珠江水系西江流域的一条重要河流。荔江几乎全流域穿行于河谷平原中,是我国西南地区自然形态保存相对完好的典型喀斯特河流生态系统。

荔浦荔江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主任余志业介绍,荔江湿地公园里有丰富的本土生物资源,品种独特,已知的脊椎动物有248种,其中列入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虎纹蛙、白鹇等15种,我国特有陆生脊椎动物有三港雨蛙、中国石龙子等5种。

荔江在水生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值得特殊保护的地域特征,有许多土著鱼类即生活在荔江,特别是荔江干流中游,生活着修仁<\\172.17.79.32\fzpaper\ngzb\ARTICLE\20170607\ZBA09B\741719_lxn_1496766258300.jpg>、异华鲮和长体异华鲮,荔江也成为这三种鱼类的模式标本产地。

此外,在湿地公园的三河上游丰鱼岩景区溶洞中,还生长有喀斯特地区特有洞穴鱼类——盲鱼。盲鱼又名无眼鱼,鱼体呈长形,体长约8厘米,体色呈乳白色,鳍与体色一致并透明。这是热带鱼中体色最具个性的鱼。盲鱼主要存于丰鱼岩地下暗河内,也被荔浦人称为油丰鱼。

余志业说:“在我们整个湿地公园建设中,都会特别考虑对这些鱼类资源及其栖息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同时也会考虑使湿地成为更多生物,特别是湿地鸟类的理想栖息场所,让荔江在桂林及大漓江旅游圈中不负‘别样漓江’的美誉。”

芋香橘甜美名扬

荔浦芋是荔浦县的活招牌,享誉八方。荔浦芋又名槟榔芋,曾作为广西的首选贡品在岁末进贡皇家,尤其是在清朝乾隆年间,曾盛极一时。随着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播出,荔浦芋头更是家喻户晓。荔浦芋个头大,把它切成薄片,油炸后,夹在猪肉里做成“香芋扣肉”,是桂林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佳肴。

荔江流经两岸的河谷平原和山坡是荔浦重要的农业聚集区,是荔浦芋、荸荠等特色农产品的主要产区。这条蜿蜒曲折的江水,不仅带来了美丽风光,更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富裕生活。

如今,早年当家的荔浦芋在这里的地位正被砂糖橘取代。记者从荔江湾的山上放眼望去,连成片的砂糖橘果树成了当仁不让的主角。砂糖橘带来的可观收入,让荔浦人又一次感受到这片沃土的神奇。

然而,经济效益和自然资源的保护该如何平衡?对此,当地已经有了判断,一切都必须取决于湿地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全面保护、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是必须坚持的原则。当地政府提倡荔江沿岸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与发展精准农业,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的用量及类型,规范村民生产生活行为,同时在农田与河道之间开挖截污沟,种植湿地植物拦截吸收污染物,加强湿地公园及周边的污水净化能力,保证水质安全。

余志业说:“我们很清楚,只有在生态资源及景观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才能发展独属荔浦荔江湿地的农业文化资源,带动荔江湿地两岸农业经济健康发展。”

“聚焦广西国家湿地公园”系列报道今日结束。本报近期将推出广西最美国家湿地公园评选活动,请大家关注南国早报微信公众号(在微信搜索框键入“南国早报”,搜索到公众号,加关注即可),为您心仪的最美湿地投票。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 唐晓燕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