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下午,南国早报2017年“大家来写高考作文”活动顺利落幕。今年的活动特别加入了邀请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不同年代的“老”考生来参加的环节。当天活动现场最年长的考生,就曾参加过1977年的高考,而今年广西的高考作文题,又恰好与恢复高考40周年有关。
7日下午,距离模拟作文考试开考还有近半个小时,多名来自南宁市第二中学、南宁市第三中学的学生就已赶到现场。他们大多来自高二年级,明年这时候将是他们真正走进考场的日子。为了让“练兵”更真实,当天中午作文题在网上公布后,他们都特地不去浏览。
下午3时15分,模拟考试正式开始。拿到试题后,考生们立即忙着阅读题干,有的还在题目上圈圈点点,试图分析出题目的重点。开考近一个小时后,大部分考生都已写到了七八百字,但也有少数考生还在反复酝酿,答题纸上可以看到多处被删改的痕迹。
坐在考场第一排年龄较长的考生蒋先生引起了南国早报记者的注意,考试时间还没到,他就提前交卷了,而且1200个格子的作文纸上写得满满当当的。
“我是77级考生,这个题目我写的就是我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今年广西高考作文题的材料围绕恢复高考40周年,主题是“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也难怪蒋先生写起来可以一气呵成。蒋先生说,看到题目时他心中感慨万千,回忆瞬间就回到了40年前。他当年填报志愿时估分失误,结果遗憾落榜。他认为,现在的作文题比当年要务实得多,更贴近生活和社会热点。
陈光辉是南宁市第二十八中学高一的学生,他的作文曾被当作范文在年级传阅。不过,作文考试结束后他有些懊恼,“可能写得有点偏题了。”他说,此前他一直关注着时政新闻,认为今年的高考作文应该跟“一带一路”有关,结果考题出乎意料,所以准备不太充分。其实,当天早上他还看了《南国早报》对恢复高考40年的专题报道,“可惜没有认真读,不然作文写起来应该得心应手。”虽然还有两年的时间才参加高考,但他表示,这次考试看出了差距,需要继续努力学习了。
黄女士是学校的一名行政人员,高中毕业已经有8年了。从报纸上得知“大家来写高考作文”活动后,她马上通过微信报了名。“太久不动笔,现在写起作文来感觉很吃力。”黄女士说,老师点评作文后,她希望取回试卷,认真对比、学习。
此次活动还首次允许考生在场外参加,通过网络传送作文。上世纪80年代参加高考的网友陈先生当天出差,不能到现场,但仍旧抽出时间写了一篇题为《一生情结》的作文,写出了30年来自己对高考看法的变化。他认为,跟30年前相比,自己阅历丰富了很多,写起作文来内涵更深刻了。
8日,来自南宁二中、三中的资深语文教师,将受邀对模拟作文进行点评。较优秀的作品和评语,将被选登在9日的南国早报上,敬请继续关注。
市民参加模拟高考作文考试。 南国早报记者 苏华摄
征集启事
如果您有与高考40年有关的线索,如自己的故事,与之相关的特殊人物经历,或者与高考相关的特别资料,比如有时代特色的老照片或老物件(录取通知书、准考证、复习资料等),请与南国早报记者联系,分享这段记忆。
您可以报料讲述,也可以直接投稿。线索、投稿一经采纳,均付稿酬。
互动方式
热线电话:0771-5690306(法定工作日9:00~12:00;下午3:00~6:00。)
QQ群:390618862
微信:@南国早报官方微信ngzbnews
邮箱:ngzbgk40n@163com
南国早报记者罗暘 赵劲松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