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砥砺奋进的五年】龙州县下冻镇峡岗村多种产业驱动,群众脱贫路宽

来源:南国早报 发布时间:
“一个好产业落地,一个龙头带动,一个载体有效联合,多轮驱动拓宽了脱贫路子,让群众脱贫致富有了必胜的信心。”刚从南宁销售村里农产品赶回村的第一书记李国兴一番话,让记者强烈感受到龙州县下冻镇峡岗村人对脱贫致富的满满信心。

峡岗村有592户2279人,需要帮扶的有尚未脱贫的23户,以及去年脱贫后待继续巩固的42户,共205人。

产业是贫困群众脱贫和持续增收的支撑。村支书、村委会主任苏旺亮介绍,2015年、201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都在4600元左右,今年略有提高。这几年,峡岗村除了有4900多亩“双高”甘蔗基地作为基础产业外,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的食用菌、灵芝种植基地就达到4600多平方米,还有两家黑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苏旺亮带着记者在村委会办公楼附近转了一圈,好几间房子和一间大厂房168个大缸,都是装得满满的黑灵芝、何首乌、黄精、百部、桄榔等名贵中药材酵素、果醋和果酒,不时有酵素的清香扑鼻而来。

“为了帮助贫困户,我们没有满足‘双高’甘蔗基地这点底子,而是多管齐下。”2012年3月,自治区公安厅派驻峡岗担任第一书记的李国兴,刚到村时就和村委商量成立一家食用菌合作社,号召村民入股。可是大家观望的、看热闹的居多,最后只好由一些村干部入股。“7.5万元连建半个大棚都不够啊!”李国兴很清楚,这个头开不好,往下的工作就没法干。怎么办?他们想了一个办法:一边出去“吆喝”寻找订单,一边赶快组织货源,目的就是淘“第一桶金”,再把赚回来的钱投入建大棚。如今,这家合作社在区内外有387家联盟合作社、48家农业科技公司、8家专业种植农场、4家专业种植合作联社加盟,股金达到156万元,去年就有了38万多元利润。“第一桶金”让群众实实在在地看到了村委的诚意,也看到致富的希望!尤其是,李国兴牵头成立了龙州县第一书记产业联盟后,土特产品“搭”上电商平台走向全国各地。

村里还将未脱贫户都由合作社纳入干股,每户一年就有500元分红;入股合作社的贫困群众每年有大约9个月用工,每月工作15天以上,每天收入60-80元。该村最近向县里申请100万元产业扶持基金,分别入股那宋岜头休闲农庄和樸矩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未脱贫的23户和需巩固的42户全部入股分红。

“我们村集体2016年已有6.8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今年第一书记后盾单位再追加35万元投入,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16万元。”苏旺亮笑得合不拢嘴。他说,去年初,后盾单位自治区公安厅拿出15万元,崇左市政府给5万元,入股樸矩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里按30%分红,去年村集体经济有了第一笔收入。 

“你们提前实现自治区要求2020年贫困村集体经济每年达到5万元的目标了。”记者说。

板录屯53岁的刘天梅,1998年得了胃出血住院。祸不单行,第二年又因交通事故折了腿,两场灾难把一家人的顶梁柱给弄塌了。“大病加车祸,让我消沉了好些年。”前些年,稍有好转的老刘开始种甘蔗、养猪养羊。然后从亲戚朋友那里东借西凑,再加上政府补助2.4万元,把楼慢慢地建起来了,但还是欠下了5万元的债。这一切被帮扶干部、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员看在眼中,今年,他拿到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干事的劲头更足了。

“今年入股有3次共9000元的分红,大女儿打工有2万元,爱人在合作社务工有7000多元,家中还养了12头猪......”老刘算着账。记者从老刘笑脸上看到了“信心满满”4个字。

采访手记
开对“药方”拔“穷根”

在峡岗村3天采访,记者心情很难平静下来。

选准一个好产业,通过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带动,“第一书记产业联盟”联通市场,让名不见经传的农产品走得更远,赚得更多,同时也让原来“空壳”多年的村集体经济不再空……多轮驱动让群众在脱贫攻坚中坚定了致富的信心。峡岗村产业扶贫做法,给我们扶贫工作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十三五”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剩下来的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生存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灾害频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地区,致贫原因复杂,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只有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我区在“谁来扶”“怎么扶”方面有了清晰的思路和举措:长短结合抓好产业开发,不断夯实脱贫致富的根基。同时,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大力发展扶贫小额信贷,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资金不足问题。加快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实施教育、健康、科技、文化等扶贫工程,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来源 丨 广西日报记者 韦继川

县委书记秦昆(左一)在查看食用菌木耳生长情况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