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卢炳轴和陆文基这两名师兄弟回到母校探望老师。令老师们惊喜的是,两人一扫刚入学时的青涩,已变身沉稳、利落的专业技师。他们带来了两个消息:自己很好,岗位缺人
可玩无人机的专业
卢炳轴,一个来自都安瑶族自治县贫困山村的男孩,2012年考进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念的是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这个被戏称为“名字最长”的专业,开设于2007年,所开设的专业课程都经过精心设计,与电力单位的要求高度吻合。让年轻的学子们更兴奋的,是能玩一把实训基地里的各种“高精尖”设备——巡线无人机、经纬仪、红外望远镜等等。
在大学校园里玩惯了这些设备的卢炳轴,毕业后进入南宁供电局输电管理带电作业班,与一批本科生、研究生在同一班组工作。尽管只有大专学历,卢炳轴操作经纬仪等先进设备的技能却没几个同事比得上。由于勤奋肯干,工作两年,卢炳轴家里就摘掉了贫困户帽子,自己也攒够了新房首付,还买了一辆二手车,同时他还负担了弟弟上大学的生活费。
“冷门”专业人才企业抢着要
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是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老牌优质专业,若是望文生义,会认为这个专业跟“苦、累、脏、热”等形容词脱不了干系。
“我们90%的上班时间是使用电脑监控设备。”陆文基说,他于2008年就读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毕业后在中电广西防城港发电有限公司工作。他告诉记者,如今火电厂的自动化程度相当高,每天的工作除了现场巡视两三遍,就是坐在集控室的电脑前监控生产现场。这一切对他来说轻车熟路——学校与区内多家火电企业共建了实习基地,在校内建设了全系列虚拟现场运行操作的仿真系统,上学时,他们经常进行模拟练习,学会了如何监控火电厂设备运行状况。
这个看起来“冷门”的专业,毕业生却供不应求——广西没有本科院校开设此专业,该校的高职是最高学历。近三年来,火电专业的就业率为90.7%,且就业稳定,偶尔有人跳槽,其他火电企业就抢着要。为了吸引人才,不少企业争相提供高薪待遇、花园式厂房、高档宿舍,甚至配置家政人员。
重金打造新型技能人才
两名毕业生重返母校的任务之一,是与老师们交流日常工作的情况,梳理专业技能点,为校内课程内容的调整或更新提供参考。
工作中,卢炳轴时常翻阅一本《工程测量实训讲义》,翻得多了,讲义已经有点旧。这是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带头人谭社平老师,因授课时难觅合适的专业教材,他干脆自编了一本。这本30多页的讲义里,整理了众多实用专业知识、计算公式,在实际工作中更是一本实用的参考书。
除了上课,电力工程系的老师们还时常到企业生产现场,与企业专家、高管人员交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两名学生从生产一线带回来的新信息,也让老师们颇感兴趣。该校电力工程系主任邓海鹰透露:“本系将筹集大笔经费,添置一批经纬仪、无人机等教学设备,培养更多的新一代技术能手。”
近年来,一批专业技能优秀、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崭露头角——今年5月,该系学生获得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赛团体二等奖;2015年,广西第二届职工高压线路带电检修职业技能比武竞赛中,从该系毕业的几名优秀技师在赛场“会师”,其中一人为单位拔得头筹。
教师在火电厂集控运行岗位进行现场教学。
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师生在校内实训基地上课。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来源 丨 南国早报记者 龚文颖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