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是中国医师节。在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有一群平凡又特殊的医生。说他们平凡,是因为他们和其他医护人员一样,都肩负着救死扶伤的职责。说他们特殊,是因为他们从事的工作,患者往往看不到,且易被误解。他们或是携手相伴的医生伉俪,或是薪火相传的医生“父子档”和“父女档”。近日,南国早报记者深入该院一线,倾听他们的故事
守护生命的幕后英雄
提起医生,许多人最先想到的是小心细致带领团队完成手术的外科主刀医生。实际上,还有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的医生,由于岗位的特点,他们很少直接与患者打交道,甚至经常被患者和普通群众误解。即便如此,他们仍无怨无悔,默默地为守护生命努力。
在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周瑞仁就是这样的一名医生。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往往只在一开始与麻醉医生打个照面,以至于许多人都以为麻醉医生只要“让患者睡着就没事了”。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周瑞仁说:“我们行业内有句话叫‘手术医生管病,麻醉医生管命’,就是对麻醉医生职责的最简明概括。”除了镇痛,麻醉医生还要时刻监控患者的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通过各种方式确保患者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平稳。
周瑞仁回忆,自己当年刚进入麻醉科时,因为很少能直接与病人交流,也有一段时间比较失落。后来觉得自己的工作能为患者保住生命,才转变了观念。让周瑞仁颇感自豪的一件事,是他经过研究,在区内最早成功开展了无痛胃肠镜检查。
过去做胃肠镜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要说服一名患者接受胃肠镜检查非常难。无痛胃肠镜推广开后,患者痛苦大大减轻,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天就要做上百例这样的检查。一些早期胃肠道病变因此能及早被发现,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
提起急诊科,不少人往往误认为“就是下班时间看病的科室”。但实际上,急诊科的一项重要职责是院前急救。院前急救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五花八门的情况,都需要急诊医生来应对。该院急诊科主任潘云东介绍,院前急救经常会接到晕倒在路上的人。由于病人不能描述病情,身边也没有亲属,就需要急诊医生对各种疾病急性期的表现烂熟于心,迅速判断病情并采取有效救护措施。院前急救过程中,急诊医生经常还要客串搬运工,搬移行动不便的病人。因此,除了长期值班引起的神经衰弱,腰痛是急诊医生的另一种常见病。近年来南宁市各种大型活动频频举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每次大型活动举办时,都有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到场提供医疗保障。今年南宁半程马拉松升级为“全马”,急诊医生面临的情况可能会更多、更复杂。
携手相伴的白衣伉俪
许多人都不愿意找同行做爱情伴侣。但是在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就有几对白衣伉俪。他们在携手走入婚姻殿堂,互相交流提高医术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呵护家庭,给自己生活里增添一些小情趣。
廖兵和余湘宁夫妇就是这样一对白衣伉俪。余湘宁坦言,她和丈夫是性格不同的两类人。她比较外向,丈夫则话不太多。两人认识没多久,不太爱说话的廖兵却用细心和认真打动了她。现在,两人已经有了两个可爱的女儿。休息时间,廖兵还喜欢和妻子探讨一些学术问题,共同增进医术。余湘宁则经常会制造一些浪漫气氛,给繁忙的工作和生活增添情趣。去年是两人结婚十周年,她与几位相熟的妈妈一起策划了一场派对,全家人都很开心。平时闲暇时间,爱好摄影的余湘宁还会带着家人参加一些旅拍活动。
胃肠外科的韦昭懿和乳腺甲状腺外科的黄敏红,也是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里的一对“夫妻档”。同属“大外科”医生,两人在学术上的交流更多一些,偶尔还会在探讨过程中有一些小摩擦,但这都促使两人共同进步。他们的孩子目前已经4岁半,由于工作繁忙,两人很难同时出现在孩子面前。外科工作是“体力活”,爱美的黄敏红几乎没有机会穿上漂亮的裙子和高跟鞋。不久前,黄敏红被推荐参加了一档纪念母亲节的电视节目。舞台上的她穿着靓丽的长裙和高跟鞋,连受邀到场的家人都大感意外。
同在儿科的曹棨和米佳,则是一对在求学时期就已相识的白衣伉俪。6月15日下午接受记者采访时,曹棨已经连续4天没回过家了。11日晚,曹棨被一个电话紧急召回医院——一名3岁的幼童呼吸困难。参与抢救后,第二天一早,曹棨刚准备回家,又来了一名病情更重的患儿,他只好又在医院守了3天。不过繁忙的工作并没有浇灭夫妻俩对多彩生活的追求。两人在音乐、电影、小说方面有着共同的爱好。前不久,两人终于抽出时间,近两年来第一次一起到电影院看了场电影。
言传身教的医生“父子档”
社会上常有一种说法:做父母的,都不希望孩子从事跟自己一样的工作。不过在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却有着几组“父子档”和“父女档”。
今年已103岁高龄的宋鸿基老人与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同龄,他退休前是该院耳鼻喉科的主任医师。1951年进入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后,宋鸿基牵头成立了五官科,在一开始全科只有3名医护人员的艰难情况下,带动、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五官科医护人才。宋鸿基的儿子宋伯宁也已退休,退休前是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宋伯宁回忆,行医这条路是他自己选择的。从小在医院大院里长大,看到父亲工作虽然辛苦,却深受人们尊敬。一些经父亲医治好的患者,经常会专程来家里道谢,他因此坚定地走上学医的道路。宋伯宁从医后,也一直按照宋鸿基的教诲,以最大的责任心和同情心面对每一位患者。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原主任朱承华,和该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朱文红是一对“父女档”。朱文红坦言,由于皮肤科和针灸科的专业内容相差较大,父亲在专业方面对她的指导并不多。不过,父亲对待病人的细致和耐心,在她身上得到了传承。朱承华说,他喜欢到门诊室来和女儿的病人聊天。“我当医生的时候,从来没有被病人投诉过,听到女儿的病人反映她各方面都不错,对待病人态度也好,我就放心了。”朱承华说。朱文红表示,父亲常叮嘱她,要用对待亲人的态度来对待病人。比如病人在接受针灸时怎么坐着不难受,躺在针灸床上是否舒服,她都要自己先试过。朱文红觉得,这就是对父亲医德的最好传承。
廖兵、余湘宁夫妇和女儿。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供图
周瑞仁正在对患者进行麻醉。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供图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 罗暘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