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晚,在2017年首府交警故事主题朗诵演讲比赛决赛及退休民警荣誉仪式现场,选手们深情讲述着自己在平凡岗位上真实上演的“警察故事”。他们中有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排堵保畅岗位的一线民警;也有勇于担当和无私奉献的交通协警;还有多次参与紧急救援,为他人续写生命的指挥中心民警等,其事迹令人感动。
面对各种质疑 他从不后悔当协警
“他们顶着警察的光环,却不能配戴枪械。在百姓面临危难时,他们只能用血肉之躯挺身而出。”身穿警服,却不是民警,南宁市公安局交警四大队中华中队协警劳裕朗诵这段话时,感触颇深。
在交警四大队做协警2年多,劳裕劼一直在中华中队,协助民警开展火车站周边道路交通管理工作。遇到群众不理解时,他会想方设法耐心劝解,让当事人情绪冷静下来。因为他明白,劝阻违法不是为了惩处,而是为了安全。
去年除夕,劳裕劼被安排执勤任务。“年三十了,小伙子你怎么还不回家?”中华苏州路口,一热心的中年妇女关心地问道。当知道劳裕劼等人因工作需要,无法回家与家人团聚、吃年夜饭时,她赶回家做了饺子送到路口。“当时心里特别暖,那顿饺子,我吃得很开心。”劳裕劼感慨,协警在路面开展工作时,有时会遭到群众的冷言冷语、不理解或是各种质疑,他有时会觉得委屈,但不曾后悔选择这份工作。
车管越来越便民 她既参与也见证
从全国首创的“水晶执法”,到率先在全区实现机动车远程查验;从“大学生专场驾驶员考试”,到为教师、医生、农民工等群体举办“驾考专场”;从实现领证业务的“立等可取”,到“一站式”服务各项措施……多年以来,南宁市车管所创新各项便民利民举措,让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在车管所工作近10年的民警蒋燕,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三年前的一天早上,车管所业务大厅刚开始办公,一名男子就急匆匆地跑到蒋燕所在的窗口,办理驾驶证期满换证。男子焦急地说:“我不能请假太久,是连夜坐火车回来的,拜托你今天之内一定要帮我办好。”当时,异地补、换证业务还未开通,这名男子上网查询发现,各地驾驶证期满换证时限为一个工作日。但蒋燕告诉他,不用担心,在南宁车管所,3个小时内便可办结。当事人将信将疑,多次跟蒋燕确认后依然焦躁不已,甚至改签了后面的车票。没想到,他在业务受理的一小时后就领到了驾驶证。
“虽然不是什么大事,可看着当事人兴奋的样子,我的心情也好欣慰,感觉自己的工作特别有价值。”蒋燕说,如今很多城市仍然以“一个工作日”作为办结时限,快的也要六个小时,而南宁车管所承诺的三小时办结时限,不仅仅走到了前列,更是南宁车管所服务理念的一种体现。
指挥中心警花 参与紧急救援70余次
受警察父亲的影响,选择成为一名人民警察,而自身从警多年后,南宁交警指挥中心民警陈彧,对“人民警察”这份职业,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作为指挥中心的民警,陈彧更多的工作,是用声音为交通出行者服务。她负责晚高峰时段实时路况的连线播报,负责交警支队长热线的接听,还负责路况信息的发布。今年3月16日,一场牵动邕城民众心的中越跨国救援行动中,陈彧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时,在越南务工的中国公民程先生被严重烧伤,急需到南宁市救治,广西民族医院向指挥中心求援,希望交警能够开通救援绿色通道(3月17日、6月1日《南国早报》曾做报道)。
接到警情后,指挥中心立即启动应急救援机制,陈彧通过与电台直播连线和发送微博信息等方式,呼吁壮锦大道、中兴大桥、明秀路沿线路上的车友们在驾车过程中及时避让救护车,让出“生命通道”。下午4时50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救护车顺利抵达医院,程先生被送至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经初步检查,伤员生命体征平稳,暂无生命危险。
据统计,2013年7月至2017年6月,陈彧参与指挥或协助处置南宁市各种道路交通紧急救援、为危重病人开辟绿色生命通道70余次,救助危难群众近90人,为生命的延续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来源丨南国早报 记者王艳群 通讯员黄东玲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