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后
车商承诺连续补贴3年油费
每月油补高达2000多元!
然而
天上掉下来的不一定的馅饼
很有可能是陷阱……
▲网络配图。
■1 购车者:没想到这是消费陷阱
2016年11月份,黄女士在龙车汇汽车销售店购买一辆迈锐宝小车,裸车价格为17.99万元。虽然龙车汇的这个价格比其他车商贵点,但其给出了优惠条件,每月补贴2000元油费,连续补贴3年。于是,黄女士签下了购车合同。
然而,刚领到到第5个月补贴油费,黄女士就听说公司的负责人跑路了。另一名购车者王先生也觉得“补贴油费”挺实惠,才决定在这买车,没想到这是一个消费陷阱。
▲龙车汇的销售大厅在南宁市华南城车世界市场内。7月5日上午,上千平方米的销售大厅空无一人,两个玻璃门紧锁,里面一片狼藉,只有一辆崭新的众泰小车摆在展厅内。
“我们这两三天都来这里,都不见有人开门营业。”几名购车者聚集在龙车汇的门口,拉起横幅维权。
7月5日,在龙车汇,除了购车无法继续拿到油补的市民外,还有一些市民在这缴纳了1万元定金,既拿不到车也无法退定单。据悉,目前能联系上遭受损失的市民有五六名。
■ 2 业内人士:这样卖车绝对亏本
附近一家车行负责人说,龙车汇开业时间还不到一年,它推出“购车补贴油费,时间长达3年”的优惠,按他们业内人士测算,3年下来,这样卖车绝对亏本,除非老板早就想到要提前跑路。
“我们现在也联系不上龙车汇的负责人,但他们已缴清一年租金。”华南城车世界物业处的蒙经理说,场地租赁协议是龙车汇负责人凌某和他们公司签订的。一般情况下,如果承租方不欠租金,他们不会干涉对方的经营行为。
记者试图电话联系龙车汇的股东凌某,但未成功。曾在龙车汇工作的销售经理滕先生说,龙车汇有多名股东,凌某仅是其中之一。滕先生已离开公司,也联系不上凌某,目前公司还欠他两个月的工资。
■ 3 警方:属经济纠纷无法立案
“前几天我们已报警,警方说此事是经济纠纷,目前无法立案。”购车者王先生说,派出所称龙车汇和购车者之间签有合同,龙车汇也许只是暂时关门,负责人不接电话而已。
随后,记者向南宁市沙井派出所了解此事,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已接到报警,但此事还在调查之中。
买车是家庭大事,谁都不希望自己辛辛苦苦赚的钱打了水漂,还有一些购车消费陷阱,各位购车者们都要擦亮眼睛注意了:
消费者缺乏基本的汽车知识,甚至对所选购车型缺乏了解,这一弱点常被车商利用,从中牟利。个别不良车商甚至将汽车内部配置价格较高的配件偷换为价格便宜的。
支招:选择规模较大的汽车专营店或大型汽车交易市场,它们较为专业,可信度高,很大程度上可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经销商用低价车做幌子,尽可能地扩大车价范围,重点卖高价位车,以此坑骗消费者。
支招:想好自己要花多少钱买车再去车市。否则,极易中了厂家的销售花招而一次一次地提高买车标准。
不良经销商赠送的装饰大多包含水分,其实际价值往往在经销商宣传的标准上大打折扣,以次充好。
支招:消费者在选购这些有“大礼包”赠送的车型时,应该首先向比较了解市场的朋友咨询一下,或者亲自去汽车装饰市场看看这些“礼单”上的东西到底值多少钱,之后再做选择。
降价补偿,请你入瓮。等你掏了钱,补不补偿可就不是你说了算了。要知道,经销商不是傻子,他们知道厂商降价的机会不大,而实际的车价确实自己说了算,浮动的幅度很大。
支招:别轻信经销商的口头承诺。
部分经销商会利用贷款手续和计算方式的复杂性以及消费者对车贷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从而赚取不义之财。
支招:首先要清楚商家会在哪些方面有机可乘,贷款购车时仔细查看汽车买卖合同的相关条款,然后每一环节都追问到底,在双方对合同条款无争议的情况下再签字盖章。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