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笼换鸟,逐步退市,传统烟花爆竹产业转产升级、再谋新生的背后体现出何种考量?连日来,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突围海外市场还是继续开拓国内市场,在未来的选择面前,部分烟花爆竹企业也感到茫然。有企业提出,退市不可一刀切,政府要加强引导。今后,更应该规范商家的行为,否则本地企业没货了,外地商家趁机抬价,最终伤害的还是市场和消费者。
1.国内市场艰难生存
据悉,广西的烟花爆竹生产企业,除了在区内,在区外各省份的乡村也还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不过,近年来,市场占有比例在不断缩小。
记者了解到,湖南、江西两个花炮生产大省的正规企业,已实现了自动化生产。而我区不少企业的生产条件比较落后,还存在手工制作环节,原材料也是从湖南、江西采购。“手工作业增加了危险系数,生产效率也低。”自治区安监局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处处长方建新说。
有业内人士透露,虽然目前广西的企业在海外有不错的市场,但在国内打拼,过了黄金发展期,盛况不再。本区域内,各大企业竞争激烈;区外,尤其是与广西邻近的广东、海南两省,湖南、江西的企业占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广西企业难以占据一席之地。
有关人士表示,外部市场的压缩,再加上人工费、运输费,行业自身不景气,就是本地的批发市场,也逐渐被湖南等省的外来企业蚕食。外来企业是组团成立批发公司来广西抢占市场,而广西本土的企业基本是单打独斗,无法与之抗衡。
2.海外市场竞争加剧
在内销不景气的情况下,开拓海外市场是不是烟花爆竹行业求生图存的另一条道路?
记者走访了广西部分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后发现,沿海一带的不少企业在海外还有一定市场。
在浦北县从事烟花爆竹行业已有几十年的陈先生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公司的烟花爆竹在国内外的订单很多。烟花在美国、德国等国仍有一定市场份额,企业每年的效益依然可观。
陈先生表示,和他的公司一样,不少烟花爆竹公司长期从事产品外销,近年来的供货量基本稳定,有几个亿的营业额。
对此,一名业内人士分析,内销不景气的情况下,自然会有很多烟花爆竹企业将自己的销售策略进行外移,未来外销市场竞争无疑会更加激烈。在海外市场需求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如此众多的内销企业纷纷涌入外销市场,必将导致竞争的白热化,为了抢夺有限的出口份额,甚至还会出现竞相压价的抢单现象。
“转向海外市场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能算是一种权宜之计。”一家烟花爆竹企业的经理刘先生表示,“烟花爆竹产业最大的市场仍在国内,这块市场才应该被更好地重视起来。”
3.一些企业恋恋不舍
“一个地方培养一个纳税额达几百万元以上的企业,并非易事。”在陈先生看来,烟花爆竹产业是浦北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在浦北县财政收入中占据一定比例,如今出台政策要求整市退出,企业如何转型、转型后如何发展,不少烟花爆竹企业在偏远的山区,交通不便、劳动力缺乏等给他们的转型带来很多困难。
陈先生认为,每一个行业都有安全生产的风险,不能因为风险大些、GDP贡献不大,就将整个行业关停。回顾十年前,浦北乃至钦州的烟花爆竹行业是黄金期,当时生产烟花爆竹的企业很多。十年过后,一些企业壮大,机械化批量生产,生产按照国家标准规范化,也淘汰了一批管理不善的企业,能留下的大部分安全生产能力是有保障的。
此外,不少从事多年烟花爆竹生产的企业,已具有一定固定资产基础、企业生产和管理经验,每个企业也给当地带来不少就业机会。陈先生说,多年的固定投资和人员安置成本很大,当前政策能够给予的奖励和补偿,相比企业的损失和转型成本来说,是微乎其微的。
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有部分企业已选择退出,但这些企业本身就很难再经营下去,按照国家标准,光一些设备投资就上百万元,有的企业整个生产能力都无法达到百万元,此时正好赶上了整市退出的政策。
还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钦州市烟花爆竹产业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但并不意味着消费者从此不能燃放烟花爆竹,退市有可能导致商家抬价,最终伤害的还是市场和消费者,政府引导退市,更应该规范商家的行为。
4.配套政策必须跟上
对烟花爆竹企业主和员工来说,退出就是失业。如何安置退出企业和从业人员,是摆在各地面前亟须解决的又一核心问题。
记者获悉,目前,钦州市已成立烟花爆竹产业整市退出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主动退出激励补偿机制”“产业弥补机制”和“失业人员安置机制”等,对主动退出或转行的企业,给予土地转换、转产项目、招商引资、资金补助、工人安置等方面的适度扶持政策。如通过大力发展林木加工、电子产品、休闲旅游、养殖等其他产业,弥补烟花爆竹退市所减少的产值和税收;对于因烟花爆竹企业退出而失业的人员,做好登记备案、就业引导和职业培训等工作,提升工人再就业能力,引导到各个工业园的其他行业继续就业,尽可能创造有利条件引导退出人员重新转产和就业。
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快烟花爆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安全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明确,各地要按“一地一策,一厂一案”原则,抓紧制定本地区烟花爆竹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和各具体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的退出、关闭方案。同时,有条件的生产企业可以转型搞批发,从生产商到批发商,实现角色转变。
[ 相关链接 ]
全国多地都在推行烟花爆竹产业退市政策
2017年7月14日,湖北大冶市宣布,随着全市17家烟花爆竹企业全部安全拆除,从此境内再无烟花爆竹企业。
该市是有名的“花炮之乡”,产业源于上世纪70年代,高峰时小烟花爆竹企业多达百余家。经规范整合留存17家,年总产值上亿元,吸纳就业6000余人。其花炮业产值曾占全省花炮业三分之一。
山东:2016年底前全省烟花爆竹企业退出
2015年3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加快退出的通知》,要求从2015年开始,全面启动烟花爆竹生产企业退出工作,全省行政区域内不再新上烟花爆竹生产企业。2016年年底前,全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实现有序退出。
湖南常德:2016年烟花爆竹生产企业退出37家
2016年,常德市共有37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完成了退出工作。该市的烟花爆竹生产企业也由111家下降至74家,压减率达三成。
根据工作目标,到2017年底,非主产区(鼎城区、汉寿县、桃源县、安乡县、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原则上退出烟花爆竹生产,主产区(临澧县)要压减25%以上的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数。2017年底之前,市财政对于自愿申请退出生产、符合奖补条件的合法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给予一定奖补。 本报综合整理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 徐庆成 钟小启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