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单点赞”信用造假、穿上“马甲”隐藏真实卖家身份、卖了假货马上“失联”逃避惩罚……网络购物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各种虚假宣传、欺诈、刷单炒信等行为也充斥其中。近日,为净化网络市场消费环境,自治区工商局等11部门联合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今年,广西新上线的“全国网络交易平台监管服务系统”(以下简称监管系统)则成为了钳制这些违法行为的利器。
▲工商执法人员可以通过监管统掌握广西网络市场交易情况。
监管系统“爬数据”
广西39万余家网店情况尽在“掌”中
8 月 3 日,在自治区工商局网络市场监测中心,一幅广西电子地图上闪动着一个个光圈。把鼠标放在光圈的位置上,原本隐没在浩瀚网络中的 39.47万家广西本地电商就“浮出水面”。轻点鼠标,每座城市有多少电商?它们是电商企业,或是个人卖家?他们在卖什么?买家来自哪里?这些问题都能在电子地图依托的监管系统里找到答案。然而,在监管系统上线之前,广西电商的全貌是模糊的。
自治区工商局网络交易监管处副处长张雄伟告诉记者,在广西的网络市场里,既有类似淘宝这样的第三方交易平台;也有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被称为“B店”的电商;还有以自然人身份在本省及外省第三方交易平台上设立网店的“C店”。其中,C店最多,占了广西电商总数99%以上,交易额超过广西电商市场交易总额的八成。
无论从数量还是销售量来看,C店都是监管重点。但由于这类网店未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其基本情况不明,若穿上“马甲”,来无影去无踪。第三方交易平台为了保证信息安全,建起一道“围墙”,执法人员又不能随便破“墙”而入。过去,市场监管模式落后,如何摸清本地卖家的数量都是难题,要全面掌握这些卖家的动向,进行有效监管更是难上加难。加之法规建设滞后等原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宣传等不当竞争行为时有发生。
但监管系统上线后,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张雄伟打了个比方:各网店要与消费者交易,必须来到第三方平台的“大门口”,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只要有交易行为,便会留下痕迹。于是,监管系统找到第三方交易平台的“大门”,捕捉在这里发生的交易情况。每天的交易数据结合网店在平台留下的个人身份信息,进行反复比对、校验,“爬数据”摸清了广西30余万家C店的情况。以前基本只能对有营业执照的电商进行监管,但现在每天有多少网店“出生”、多少“死去”、多少正在活跃交易,通过监管系统都能实时掌握它们的变化。监管对象不但扩大了范围,而且更加明晰。
解决网上取证难题
防止不良电商篡改和抵赖
监管系统也让工商部门对网络交易的监管更“智慧”。据介绍,监管系统信息与全国各地工商部门互联互通,主要包括网络市场动态监测、案件管理、网上取证、平台数据校验、定向监测、《营业执照》电子标识连接与管理、专项任务交互管理等功能模块。
以往,网店、第三方交易平台等电商的宣传行为是否违法违规,只能靠工商执法人员上网一页页浏览进行监控,效率低。现在,在国家工商总局后台的数据库里,利用大数据智能分析、机器学习等对图、声视频、文字等实行人工智能筛查抓取,很容易发现违法违规线索。
不仅如此,监管系统还解决了网络市场监管取证难题。工商执法人员介绍,以前,监控到了涉嫌虚假宣传的电商,除了实地检查,通常从电脑网页上直接截图,取得基本违法证据。但电子证据收集和固定的难度较高,容易被篡改 、破坏或毁灭。有时,违法行为主体也并不认可网络截图的证据 。 监管系统使用后,从技术、功能、流程、制度等多方面解决了“防篡改、防抵赖”问题,提高了执法的效能。
记者见到在监管系统的“证据管理”模块里,有疑似违法行为的电商都被监控起来,他们的违法证据被抓取并归集到平台上。比如,7月19日,南宁某水果旗舰店因在门户网站上发出了“12年回本,年均回报率8.3%”的内容,网页截图等证据被保留下来。“取证流程痕迹都记录在数据库里,是否有修改,是否符合法定程序一目了然,这些证据是法院会予以采信的‘充分证据’。”工商执法人员说。
此外,消费者遇到网上购物的消费纠纷,维权也更快捷。执法人员举例说,以往南宁的消费者若在淘宝上购物发生消费纠纷,投诉到工商部门后,因为不了解网店卖家的信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工商部门首先会把线索移交到第三方交易平台淘宝所在地,即杭州市的相关部门,再由他们转到网店所在地处理。但现在,在监管系统里,就能查到网店的所在地,可直接转办线索,处理纠纷的效率得到提高。
重点打击刷单炒信
发现可疑立即核对查证
在网络市场里,无法看见商品实物,很多消费者会根据他人的网上评价判断商品好坏。这也催生了卖家“刷单炒信”的行为。自治区工商局网络交易监管处处长骆佳生告诉记者,一些网店出钱请人假扮顾客,通过以假乱真的购物方式,提高网店的信誉和销量,以此吸引顾客。因为有需求,“刷单炒信”甚至成为了一条灰色产业链。这类“刷单炒信”的行为是被禁止的。
目前,自治区工商局已联合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公安厅等 10 个部门,开展对网络市场违法行为的专项打击行动,该行动将持续到今年 11 月。其中,除了打击侵权假冒、虚假宣传等行为,“刷单炒信”也是打击重点。张雄伟说,如果一家网店一个月销售了 100 件商品,但网店页面上却显示销售了 300 件商品,获得了 500个好评,则将被监管系统列为可疑对象,推送到所管辖的工商部门,执法人员进一步核对查实,若与实际不符,将被列入刷单行为,会面临行政处罚。
不过,很多未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网店卖家属于“游击队”,这家店被封了,换个“马甲”又开一家,面对这样的情况,工商部门如何严管?张雄伟表示,监管系统全国联网,如果一个卖家开了多家网店,在全国网监系统面前,是无处躲藏的。系统会自动把同一人开的网店关联起来。若其中一家网店被发现有违法违规行为,该卖家开的其他网店均会受到关联,“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 雷倩倩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