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上午,在南宁市政府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通报了2017年上半年全市全面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情况,涉及智慧医保、高校毕业生就业、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扩大医保个人账户使用范围等,与市民就业、生活息息相关。
▲网络图
1.异地就医
直接结算不用两地跑
南宁市人社局局长刘德宁介绍,目前,南宁市区域内共有54家医院接入全国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平台,并实现直接结算。群众可以根据需要就近选择。具体名单,市民可在全国社会保险网上查询系统查询。
区外参保人员来南宁就医,只需他在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备案手续,就可持社保卡直接在以上54家医院直接结算住院费用,不需要再返回原参保地报销。这有效解决了以往区外群众报销周期长、垫资负担重、往返奔波劳累的难题。
南宁市参保人员到区外异地就医,首先也要在南宁市社保经办机构办理备案,然后才可持社保卡在外地已接入全国平台的医疗机构直接就医结算,不必再回南宁报销。
2.搭建平台
家门口享受就业创业服务
今年上半年,南宁市通过“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项活动,为城镇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提供近7万个工作岗位,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近10万个工作岗位。
同时,南宁打造“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就业服务圈,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公共就业创业服务。2016年至今,帮助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7139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两后生”(初、高中毕业后未能继续升学的贫困家庭中的富余劳动力)拎包即可入学参加职业培训,并享受“一对一”就业推荐和跟踪帮扶。
此外,南宁市还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市累计认定创业孵化基地26家,入驻企业和团队1192家。
3.智慧医保
管好老百姓“救命钱”
为防范医保基金“跑冒滴漏”,看好管好老百姓“保命钱”“救命钱”,南宁市在全区率先建立了依托“大数据”分析、“全流程”管控、“多维度”评价的“智慧医保”平台,实现对每一笔医疗费用审核分析,对每一次医疗服务行为实时监控,全市住院统筹基金支付增长率由13%下降到10%。截至6月,“智慧医保”平台累计审核医疗费用29.08亿元,辅助查实违规并拒付费用622万元、辅助综合考评并拒付费用1468.69万元。
在全国率先建立智慧社保“诊疗一卡通”平台,群众通过手机APP或自助服务一体机,便捷享受预约挂号、医保结算、自助缴费等20多项就医自助服务。通过“电子社保卡”结算服务,解决了农村居民长期以来在城市就医的“跑腿”“垫费”难题。
数字看成效
跨省异地就医:
目前,南宁市已办理到外省异地就医备案约1010人。近期,已有一名随儿子在江苏省泰州市生活的南宁市参保人员,在江苏省成功结算,住院花费1万多元,个人只支付现金800多元。
就业:
今年上半年,南宁市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1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4.7万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64.17%、71.25%。
参保及养老:
截至今年6月底,南宁市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次达到1198.82万,完成目标任务的100.55%;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十三连涨”,人均达到2183.6元/月。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 徐庆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