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学期起,广西100多万中小学起始年级的学生,将在语文、历史、道德与法制三个学科使用新的统编教材(详见本报8月18日A7版报道)。与旧教材相比,这三个学科的新教材究竟有怎样的变化?作为学生家长,又该如何准备才能更好地配合孩子的学习?8月22日,南宁市教育局组织相关专家和资深中小学教师,对家长们关心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语文:
注重基础知识和阅读
语文无疑是三个科目里关注度最高的科目。在此前的相关报道中,文言文内容大幅增加,是统编版语文教材最受关注的变化。但实际上,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变化还有许多。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小学语文、道德与法治教研员,高级教师黄新清介绍,统编版语文教材更尊重、保护儿童的天性。教材开篇以“我上学了”为主题,设置了“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我爱学语文”三个活动板块,引导学生顺利进行角色转换和身份认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基础教学方面,统编版教材先安排一个单元的集中识字,集中学习一批简单的常用字“天地人口耳目日月水火”等,再系统学习拼音。由熟悉的语言带出拼音的学习,拼音与识字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学语文教研员、高级教师伍东波介绍,统编版中学语文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自主性学习”等理念,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培养,鼓励学生“海量阅读”。
▲网络图片
专家认为,家长应为孩子营造好的学习、阅读氛围,减少玩手机、看电视的频率。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设有“和大人一起读”板块,里面的许多文章充满童趣,建议家长陪孩子在无压力的状态下轻松阅读。对初一新生来说,家长应帮助制定三年读书计划,通过阅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道德与法治: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核心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力图通过自然渗透的方式,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黄新清解释,新教材注重从儿童的实际出发,培养具有爱心、责任心和法治观念、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品质的儿童为根本方针。如一年级下册的《我的好习惯》板块,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养成做事认真、细致、不拖拉等好习惯。在法制教育方面,明确呈现如“交通信号灯要遵守”之类的规则意识和守法意识。
统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同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高级教师王小兰介绍,新教材鼓励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与自身的经验和感受对话,这样的对话增加了课堂的开放性,更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网络图片
专家建议,小学生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孩子的榜样。如是否遵守交通规则,家长应身体力行,传递给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对初中生来说,家长最好能带领孩子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感受和领悟教学内容。
历史:
更重视革命传统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也在统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中得到体现。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学室主任,中学历史教研员周梅介绍,新教材按照历史发展的线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分时期、分阶段地逐步展现出来,并加以贯通。重点选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密切联系的史事,使这方面的教育内容贯穿始终。另一个突出的变化是重视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了解更加系统和深入。同时,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内容,向学生展现我国古代辉煌的文明成果和优秀的传统文化。
专家提醒,历史知识、能力、方法和价值观,是学好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基础,对培养健全人格和立德树人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议家长引导孩子加强对历史学科的重视,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来源|南国早报记者罗暘 实习生黄紫旖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