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富硒、富锌等食品很火,但含定量硒、锌的食品却少见。9月11日,中国-东盟特色作物种质(种质有时又称基因,是连续的遗传物质)创新与农业发展全国博士后学术论坛在南宁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一起交流农业前沿科技,带来功能农业的概念,探讨生产含定量营养物农产品,让农业从吃饭产业变成健康产业的思路。
当天,来自中国科技大学的尹雪斌教授在做专题报告时认为,以前的农业发展主要是为了“吃得饱”“吃得安全”,功能农业则主要是为了“吃得健康”,并提出将农业从“吃饭产业”变成“健康产业”的想法。功能农业的核心要求,是农产品中某一种或几种健康有益的成分基本定量,并可以标准化实现。以富硒食品为例,引入功能农业概念的富硒食品,可以使食品能够定量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的人对硒的需求。目前,我国河北、山西等省份,已经开始推进功能农业的发展。据中科院院士赵其国预测,到2020年,我国功能农产品将有80至100种。
据悉,此次论坛以特色作物种质创新与农业发展为主题,来自中国、印度、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资深专家学者,以及我国华南、西南各省市博士后、博士后流动站或工作站管理人员等参会并开展学术交流。
广西是农业大省,经过种质研究和创新,拥有不少颇具优势的特色种质,比如香蕉、芒果、沙田柚、荔浦芋、马蹄、铁皮石斛、月柿、毛葡萄等。经过种质选育和产业化发展,广西的香蕉种植面积居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最。原不适合在广西种植的葡萄,经研究和创新,现在种植面积、产量也较十多年前增长数倍,每年的产值有几十亿元。
来源 | 南国早报记者刘冬莲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