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每天有大量外卖小哥拿着上万人的口粮,骑着电动车在路上驰骋。门槛低、自由、多劳多得、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工作压力,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这个行业,“月入过万”“收入完爆白领”等消息也屡见报端。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我们真的了解他们吗?连日来,南国早报记者近距离接触南宁的外卖小哥们,试图还原这个群体的真实状态
收入 搏命送也难拿万元月薪
南宁的外卖小哥的收入情况如何?“饿了么”配送埌东站点负责人农国远为记者做了“解密”。他说,外卖小哥的收入主要靠提成,每送一单有5~6元的提成,送的单多,配送平台则奖励越多。
在农国远管理的站点,9月最高送单量是1650单,外卖小哥到手工资超过1万元。为达到这个目标,小哥平均一天要送50多单,需从上午八九时一直工作到夜晚10时。“跑1500单基本上可做到月入近万元,我们站点有40多名小哥,能达到这个业务量的有10人左右,具体人员每月都有变化,比例不高不低。”农国远说,他负责的站点辐射地段办公区集中,是南宁市区业务量最大片区之一,所以外卖小哥的收入较其他站点相对高一些。
农国远介绍,配送平台刚进驻南宁时,有小哥曾创下月入超1.5万元的记录,随着多家配送平台进场,南宁市场几乎被覆盖,如今再想创高收入就难了。再者,配送行业门槛低,小哥流动性大,入行时有冲劲,但对片区配送线路陌生,一天送单量不多,收入普遍偏低。经过两三个月的锻炼,他们变成“老小哥”,配送效率和准时率提高,这时他们会选择跳槽,去做相对轻松的物流快递,“按目前的行情,送外卖的多为入行不久的新手,月收入一般在四五千元”。
一名业内人士透露,南宁外卖配送市场,大部分小哥的收入并没有传说的那么高,月收入超1万元的小哥不到一成,“即便月入过万的,也是不停歇跑出来的,少有人坚持下来”。
▲外卖小哥开电动车在车流中冒雨送餐。
考核 准点率是“生死线”
记者了解到,外卖配送作为一项基于互联网技术兴起的行业,随着手机应用技术的推广,网络配送公司为送单过程制定了整套精密的考核机制。配送一单外卖一般分四步,客人下单、小哥到店、取餐和送达,每一步均可在手机配送APP上看到。每次送单都会计时,走哪条线路也会被定位,客户何时接到接单电话、何时送达完成,都将被系统准确地记录下来。送单超时过长,没提成,一单白跑;客户若因超时给差评或向平台投诉,被平台认定后,小哥要被罚款,轻的一两百元,严重的罚1000元。
▲打包待送。
农国远说,外卖配送是高负荷的工作,忙的时候在一个时间段要送十几单,顾客一个个打电话催,系统不停提醒超时,小哥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恨不得时间走慢些,就怕出现超时,毕竟准点率是收入的“生死线”。
23岁的快递员王欢是一名兼职外卖小哥,虽说从业不久,但对超时是“心有余悸”。有一次,他提着外卖赶到楼层等电梯,客户在高层上班,预计五六分钟便可送达,但距离送达时间只剩3分钟了,为了不被记录超时,他给客户打电话协商,看能否先点提前确认送达,但不管他说什么,客户都要他送上门才肯确认,“结果晚了几分钟送达,客户还是点了超时”。
忧虑 不怕楼层高,就怕“门难进”
美团外卖小哥小梁说,绝大多数客人素质较高,自己顶风冒雨把外卖送到的时候,对方一句“开慢点,我给你点提前确认”“谢谢”“辛苦了”“慢走”,都会让他心里很温暖。但是,也有一些客人收到外卖后一句话都不说,马上关门。
“有一次,一位客人要我帮他买包烟,因为手上的接单比较多,一忙就给忘了。”小梁说,当把外卖送到他手中的时候,对方开口就问“烟没买呀”,摆出一副很不爽的表情,然后“呯”一声关门了。不过,有时也会碰到态度好的客人,打电话问对方在几楼时,对方会说“不用麻烦你上楼了,我自己下楼去拿。”但这样的情况毕竟少数,很多客人都要求送上楼。送上楼也没什么,关键是很多地方“门难进”。
送外卖以来,小梁去过的很多小区、楼栋和城中村的出租房,都设有门禁。有的在楼上可以直接开门,有的必须下楼开门。那些不能直接开门的,客人又不愿下楼,“让我们等有人进出的时候顺便跟进来,出门的时候也要等有人进出才行,这样非常耽误时间,尤其是爆单的时候更让人着急。网上有新闻说,有的外卖小哥因电梯层层停急哭了,这我很能理解”。
▲挤电梯送餐。
生活
一天四五十单,舍不得租向阳的房子
小梁说,顾客通过手机APP可以随时看到外卖小哥所在的位置,着急的客人就会打电话催。“爆单的时候,客人催,商家也催,每接一个电话解释一次,就要耽误一次的时间。”他说,如逢下雨天,加上南宁很多地方都在修路封路,一堵车他心里就很难受,还好一解释,很多客人都能理解。
10月17日晚9时许,天空下着雨,记者和小梁送完了最后一单,此时还没吃晚餐。在回家的路上,路过一个小菜市,他去买了些肉和青菜,“在外面吃太贵,还是自己做饭,省钱还能吃得饱”。
小梁是在城中村租的房子,房租每月500元,但是窗户不向阳。
“这里没有窗户向阳的房子吗?”记者问。
“有啊,每月680元,太贵了。”小梁说。
趁着饭还没煮熟的间歇,小梁统计了一天下来的业绩,“今天有点懒,才送了40单,昨天送了56单”。在同行眼里,一天送40单已经算不错了,可他还说比前一天懒了些。
感受 要快速度,更要低姿态
做了一年多外卖小哥,小梁也总结了一套经验。他说,开始入职那段时间,业绩很糟糕,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不给自己留休息时间,拼命在路上奔跑,然而一个月的送单量却不到300单,这种情况在外卖配送行业属“不及格成绩”。哪里出了问题?小梁自我反思,主要原因是跑了很多无效单,根本问题则是没处理好与商家、客户的关系。
“别看我们只会跑,要做好这份工作,责任心和良好的情绪不能少。”王欢总结的经验是,来到商家取餐,不能心急,即便订单快超时,交谈也要控制情绪,“你越催,他越心烦,往后就更难做。”
为提高取单效率,王欢会适时建议商家将蒸菜类菜品提前打包,炒菜类的则提前做好备料;到客户这块,尽量将自己放在一个很低的位置,用语要礼貌,打招呼多用“您”,准备超时时,主动解释原因,以取得客户的理解。“他们理解和包容了,我的收入也就上去了”。
“其实,我们小哥不需要同情,只要把这行当做普通的工作就好,也不要把我们当成什么都要做的服务员。”小梁说,对客户来说,可能只是一餐饭的事,可对他们来说,那是他们养家糊口的一份工作,希望大家能对他们多一份理解。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 王世杰 欧其锦 蒋文跃 周伟武/文 何定坚/图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