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行各业中,有的岗位受人瞩目,关注度高,但有一些岗位很少进入公众和媒体的视野,或者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人们对他们的工作了解很少,可他们的工作却又与大多数人的寻常生活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近日,本报记者走近这类岗位,了解这些平凡岗位背后的故事。
目睹过法院庭审的人,应该会对书记员席位有印象。书记员敲击键盘的声音贯穿庭审全程,他们耳听八方,记录着每一个人说的话。如果你只把他们当成庭审的记录员,那就对他们了解得不够了。“我们常被行内人幽默地称作‘全宇宙性价比最高的工作人员’,因为我们要跑腿、会记录、善概括、懂装订,还要懂沟通,需要做的工作贯穿案件始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没那么简单的法院书记员
尴尬:介绍时被别人误认为是领导
10月20日,南国早报记者走进桂林市秀峰区法院。法院的人员给记者讲了一段关于书记员的幽默故事。一次,书记员跟法官外出办案,在作自我介绍时,当事人激动地握住书记员的手说:“你好,×书记。”原来人家误把书记员当成党组织的书记了。还有一次,一名当事人跟法官和书记员打招呼说:“你好,×法官,你好,×书记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不少人并不清楚书记员是个什么样的岗位。
每一起案件从立案开始到分案、排期、庭审笔录、数字法庭操作、结案信息录入、裁判文书校对上网、卷宗归档等等,每一项工作书记员都要参与完成。书记员不是简单的庭审记录员,而是法官办案的搭档。
“书记员就像万能胶一样,哪里需要就得贴哪里。我们新来的书记员装订案卷的时候,被钻孔机弄伤过手,感觉一个案子弄完下来,身体仿佛被掏空。”已经有近4年书记员岗位从业经历的康洁告诉记者。
绝技:屏幕上的记录与发言者话语同步出现
书记员最核心的工作无疑是庭审记录,为法官判决、文书制作等工作提供第一手素材。韦素素做书记员6年多,2016年被自治区高院评为“全区法院优秀书记员”。
▲图为书记员谢晓艺在庭审中记录。
她在庭审记录时把自己当作机器。“不能带自己的感情色彩,每一次记录都要站在说话一方的立场如实记录,哪怕明知道对方是在胡说狡辩。书记员就像守门员,要时刻保持精神高度集中,耳、脑、手并用,耳朵进、脑过滤、手输出,速度还要跟得上,记录要准确”。
练就这番本领并非易事。韦素素刚当书记员时,还是手写记录,为此她学过速记,后来变成电脑记录后,她又练习盲打。为了更准确地概括出当事人表达的意思,韦素素看了很多案卷,从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概括能力。每次庭审前还会做充分的阅卷准备,熟悉案情,了解双方争议焦点,以提高自己当场记录的准确性。
记者在秀峰区法院一个庭审现场看到,一名年轻女孩端坐在书记员的位置上,飞快地敲击键盘,投影上显示,她打的每一句话几乎都跟现场发言人的话语同步。这位女孩叫谢晓艺,21岁,今年6月底毕业后正式进入秀峰区法院,成为一名书记员。“我头几次开庭做书记员的时候,打字好紧张,因为自己打的每一句,法官和当事人都能同步看到,深怕打慢了、打错了,影响庭审”。
黄婉飞和谢晓艺一样,也是该院目前最年轻的书记员。“我第一次做法庭记录的时候,是一个劳动争议案子,案子很复杂,涉及的人也很多,庭审时间特别长,我当时又急又慌。有几次速度没跟上,最慢的一次落下了5句,法官发现了,就放慢语速,停下来等我,当时全场都安静下来了,静得我仿佛能听到全场的心跳声,那一次经历太难忘了”。
韦素素告诉记者,几乎每一个进入法院工作的新人都要从书记员做起,都有这个从紧张、不熟悉到熟能生巧的过程。关键是要有一颗不怕枯燥的心,还要格外心细认真。“我们院里现在的书记员全是女将,可能女孩子更能坐得住吧,毕竟工作这么繁琐,要做的事太多,很多男孩子不愿意做”。
辛苦:为听清当事人的话被喷一脸口水
基层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很突出,一个书记员跟两三个法官同时办不同案件的现象很普遍。所以书记员的工作量很大,有时一天要参与记录两个庭审,从早到晚都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面对电脑和复杂的案情,还不能有丝毫分心。
“民事案子中家庭纠纷类很多,七大姑八大姨你一句我一句,一个庭审下来,耳朵里全是嘈杂的轰鸣声,庭审结束后还会耳鸣。”韦素素说,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做到准确专心记录,是书记员长期必修的基本功。“还会遇到很多特殊情况,几年前,一名年长的当事人患病,耳朵听不清,说话会不停地喷口水,为了听清他说话,也让他听清法官说的话,我必须坐在他身边记录,每一句记录都得让他看着确认,当时他说话喷了我一脸口水,但我还是得坚持完成整个庭审记录”。
参与庭审记录的书记员是每一次庭审的旁观者,人间百态尽收眼底。虽然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有些案子还是会触动心灵。黄婉飞在自己不多的庭审经历中,遇到了一个从自己重病医药费中挤出钱还债的当事人。“他之前借了同事的钱,后来病重濒临死亡,每个月需要不少的医药费,他当庭承诺从治病费用里每个月挤出几千元来还债,同事也表示无需归还利息。这个案子让我挺感动的。”
随着人工智能日益发展,在不少人看来,书记员这个岗位不再是不可替代的。记者采访的这些书记员都认为,人工智能或许能代替庭审实时记录的功能,但校对、概括、总结以及庭审前后需要书记员做的一系列工作,目前还很难以被取代。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唐晓燕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