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购物狂欢节,广西本土的这些电商却选择弃战!为什么

来源:南国早报 发布时间:
当双十一成为购物狂欢节,狂欢的不仅仅属于消费者,更包括大大小小的电商。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为了能在这场狂欢中更加耀眼,广西本土的大电商早早做好准备,冲销量、争排名;相比之下,众多小型电商则显得更冷静,甚至直接放弃。


1.提前三个月备战

11 月 10 日,李金容睡了个懒觉,因为双十一当晚注定是个不眠夜。

李金容是横县一家茶业有限公司电商部的经理。该公司2013年进驻天猫,如今,年销售额已超2000万,在天猫同类产品中能排前五。公司也对今年的双十一寄予厚望,希望打一场漂亮仗,所以早在8月就已经开始进入备战状态。

李金容告诉记者,要做的事情很多,比如通过引流量,把销量提高上去,提高搜索排名,以利于双十一期间的流量和销售。这期间,还要对客户进行分析,确定自家在双十一要推出的产品。产品的销售方式也要商榷,争取做成“爆款”。

11月10日,公司专门安排了8名工作人员承担网络客服的工作,以应对蜂拥而至的消费者咨询;美编也要长时间上岗,随时准备修改活动页面。至于物流反而不用担心,李金容说,他们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已经和当地快递公司沟通好了。

电商大战不仅仅是商家的事,当地政府也来帮手,引进老师和技术。今年8月,一所“淘宝大学”落户横县。10月23日~25日,大学开了一期“电商精英班”,为当地电商做了3天封闭培训,传授应对双十一的妙招。

▲为备战双十一,某电商已提前在仓库备货。

2.直播引流赚热度

陈日连同样在网上经营茶叶店,尝到过双十一的甜头,他对今年的狂欢十分期待。

陈日连告诉记者,去年他的网店日销售额一般约在4000元,而双十一当天的销售额则约8万元,“双十一促销活动,对店铺热度的提升有很大帮助”。

今年,陈日连也是铆足了劲儿,从10月底便请来专人,开始尝试使用视频直播的方式吸引粉丝,“每次直播不能少于4小时,低于这个时间效果不好。最多的时候有3万多人同时观看呢”。

当然,对于消费者而言,最实惠的还是商品有折扣。为此,陈日连还推出了关注店铺1元秒杀的活动,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四五千名粉丝。11月10日,通过后台数据,陈日连看到已有约6000人将他家的商品放入了购物车,物值约30万元。“按照往年经验,购物车内约2/3的商品会成交。”

因为店铺体量不够大,陈日连的店铺无法进入活动“主会场”,只能参加外围的促销活动。但即便是这样,也需要他作出部分让利,比如送券、满减等。陈日连说,双十一期间销售的商品利润可能会比平时少一半,但走的量非常大,而且最重要的是搏得人气,积累了客户,对未来发展有帮助。

在几次的促销活动中,陈日连也感到了科技带来的变化。比如今年淘宝向商家放开了一些后台数据,“我们能和同类目的商家数据做对比,知道短板在哪里,就赶紧调整改进。”更重要的是,后台智能软件能指导像陈日连这样的中小型商家如何引流、提量。陈日连举例说,给消费者送优惠券后,他们就能通过后台数据,知道哪部分消费者在多久前进行过同类消费,还有哪部分是把商品放进购物车却没有行动的,再根据他们的行为习惯进行优惠活动的智能推送,“比起实体销售方式,这些颠覆了过去的销售方式”。

▲双十一前,一电商在仓库为员工设立了体力加油站。

3.小卖家远远观望

王女士在淘宝上开服装店已经7年,之前也参与过双十一的促销活动,但今年却放弃了参战。王女士说,在她看来,这是“有钱人”的游戏。

王女士表示,她在两年前参与了双十一的促销。当然,像她这样的小卖家是不能进入主会场的,只能参加外围活动。简单说,就是商家配合平台让利,平台会给商家发一个“双十一商家”的标记,吸引消费者进店购物。王女士说,即便是小卖家,在双十一参加活动也能做出至少高于平时3倍的销量,所以像她这样的小卖家多是赚钱的,并不像人们想象的“亏本赚吆喝”。反而大卖家因为有比较厚实的家底,可能会为了冲销量而真正让利。

即便如此,王女士依然选择放弃双十一的搏杀。王女士说,在电商平台上,“马太效应”非常明显,经平台引流,更多资源、客户流向大卖家,而小卖家即便在双十一冲上了自己的最高点,但和大卖家相比仍是小巫见大巫。一次次活动,一年年双十一累积下来,小卖家的处境会越来越困难,“小卖家在这一场又一场的狂欢中,其实生存空间反而在被一点点压缩,直至消失”。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 雷倩倩、 邹财麟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