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小众玩家丨广西“追星”达人的浪漫!与星空相伴,和美好有关

阅读数:9 发布时间: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编辑:李思叡 戴昕明(见习) 记者:巫碧燕
他们的人生亦如星光般多彩。

南国早报客户端特别策划:小众玩家

>>>广西观鸟人,发现多种珍稀濒危鸟类!守护北部湾的鸟语花香

>>>江上追波逐浪!广西这群冲浪者带你花式解锁水上新玩法

>>>航模爱好者的盛宴,每一架都是经典,帅!

工作和生活节奏日益加速,让人倍感压力,但每天8小时的工作之外,还可以有“101种可能”。近日,记者走进星空摄影师、陶瓷藏家、航模爱好者等“小众玩家”中间,探寻他们鲜为人知的人生体验。

在广西,有这么一群追星星的人,他们有的将目光投向深空,有的钟情星野,还有的关注凝结人类智慧的人造天体,他们的人生亦如星光般多彩。

用镜头捕捉宇宙深空

11月18日晚间,祖国西南大部晴好。在南宁,广西广电网络公司工程师吴振打开家中的电脑,远程控制起自己架设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山野上的远程天文台,他要趁着初冬难得的晴夜,捕捉仙女座大星云美妙的光影。

▲今年5月,吴振在与朋友一同建立的云南楚雄的远程天文台中,调试拍摄设备。广西卫视供图(视频截图)

工作之余,吴振是一名深空摄影师,致力于拍摄人类肉眼难以直接看到的星云、星团等天体,以及红外线、紫外线等不可见光。

吴振在电脑屏幕上,打开了一组自己拍摄的马头星云的照片。相对其他拍摄者的同景致照片,这组照片的“马头”清晰,“马头”周边星云细节更多,层次丰富。这组照片为他斩获了北京天文馆摄影大赛大师奖。

▲猎户座马头星云。图片斩获北京天文馆摄影大赛大师奖。吴振摄

“奖项不重要,我最开心的,是帮助了国内天文摄影设备厂商改进技术。”吴振挺直接。

2016年,他在拍摄三叶星云时,感受到国产的天文制冷相机(深空摄影中,普遍采用制冷相机技术来抑制图像噪点)达不到拍摄要求,但进口相机的价格动辄上万,便大胆启用新型非金属材料取代当时主流的铜板,花1500元改制了一台制冷相机。后来,他又与国内制冷相机厂合作,进一步改进这项技术。

▲银河系的姐妹星系——33星系。吴振摄

2017年,吴振和星友们参考国外的经验,在云南、新疆建立了多个远程天文台。他白天在家动动手指,便能精确安排设备在夜间的拍摄。今年4月,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直播天琴座流星雨,采用的便是他在楚雄的信号源,在线观看的人数达到260万。

让奇山秀水与星空同框

“王老师您好,您拍的广西星野很赞,有机会一定要去广西看星星。”11月20日,“80后”南宁自由摄影师王晋的微信上,跳出这一条信息。

王晋时常收到这样的信息。2015年至今,他的广西星野摄影作品,时常被《中国国家天文》、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或平台刊载。在他的镜头里,漫天星光洒在钦州三娘湾大庙墩的灯塔,月全食高悬于漓江的十里画廊,美轮美奂,很多人因为他的作品而对广西神往不已。

▲靖西县渠洋湖上方的银河拱桥(标注了星座)。王晋摄

“星野摄影,星为星空,野为地景,是风光摄影的一个分支。在外省,地景多是沙漠、草原、山丘。在广西,轻易能拍到喀斯特奇山秀水与星空同框,呈现出错落有致、别具一格的美感。”王晋说起一个细节:“萤火虫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生物指标,在国内不少地方已经销声匿迹。但是,今年的8月31日,我在隆安县布泉河边,拍摄到流萤与银河交相辉映的场景。”

▲夏末,隆安布泉河流萤星火。王晋摄

2016年,王晋创立“广西星空”微信公众号,2019年,他干脆辞掉电脑行业的工作,组织星空摄影活动,开设天文科普讲座,甚至在人民日报客户端直播流星雨,成为全职“星空文化传播者”。

▲大明山上空的新智彗星。王晋摄

“我认为,广西的追星人活跃度在国内各省中排名前十,拍得比我好的大有人在。”王晋笑着说,今年6月,他收集了21名本土追星人的星野作品,制作成“100秒仰望广西星空”的视频,发表在国内知名观星组织——星联CSVA的视频号上。

▲泸沽湖的星陨。王晋摄

追星,既有诗和远方,也有人间烟火

10月25日下午2时许,天气晴好,柳城县龙庆村一块路边无人的荒地里,“90后”追星人刘永晟架设好行星摄像头、日珥镜、赤道仪和增倍镜。14时25分,他摁下了快门。相机以100张/秒的速度,终于记录下了全程0.94秒的“天宫凌日”,这张“天宫凌日”图,登上了《中国国家天文》期刊。这一次,他拍到了明显的日珥和黑子,天宫空间站也刚好经过太阳的正中,很是难得。

▲10月25日下午,“天宫凌日”拍摄现场所使用的设备。刘永晟摄

此前,他经历过一次失败——当时,他是踩着点到拍摄地,刚要摁快门,才发现“天宫凌日”已经过去了几秒。刘永晟总结道:“天时地利与人和,一样都不能少。广西晴天率不高,下半年是最佳的拍摄时机。还要做好防护,避免强日光损坏设备或者眼睛。”

▲数张照片堆栈而成的“天宫凌日”图。刘永晟摄

刘永晟自谦为“一个小小的星空爱好者”,他没有上过大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从事的是汽车品牌售后服务工作。2010年,他一时兴起,买了一个几十元的望远镜,竟通过它观察到了月亮上的陨石坑,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刘永晟不但是柳州科技馆科普活动常客,还通过自学和交流在圈中逐渐打响了知名度。2019年,他被柳州科技馆破格录用,成为该馆天文气象展区的负责人。

对于追星,刘永晟的内心有“满足”,也有“不满足”。满足的是,他为兴趣而工作,作为“刘老师”,他手把手地教会小朋友学习使用赤道仪、调试望远镜。不满足的是,他还想拍摄到更多更好的人造天体照片,拍到国际空间站、哈勃太空望远镜凌日、凌月、凌行星……这是他的期许,也是他下一步的目标。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