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科研先锋谢斐:继续探索宇宙的未知边界丨我与2023有个约会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陈溯

编者按:

很快,我们将为2022年画上一个百感交集的句号。不管过去的一年你经历了什么,新年的第一缕晨光都将到来,为我们翻开新的一章。

那么,面对未知而全新的可能,你最期待什么?那些美好的东西能否如约而至?南国早报采访了各行各业的代表人物,从他们的故事里看人间百态,感受行业冷暖。在他们的讲述和愿望里,我们看到一个充满光亮的2023。

相关新闻

2023年来了,你的新年愿望是什么?

花园主理人阿桑:在涠洲岛等待春暖花开丨我与2023有个约会

穿搭博主覃阿姨:70岁的人生可以更精彩丨我与2023有个约会

“菜市咖啡师”老林:守候城市中的烟火气丨我与2023有个约会

跨界达人李默语: 要吃得健康,也要活得漂亮丨我与2023有个约会

金牌导游张珊:想带大家走出家门看世界丨我与2023有个约会

电影宣发林侦军:让观众回归影院重获美好丨我与2023有个约会

民航飞行员覃宗鑫:一起飞向更广阔的天地丨我与2023有个约会

=============================================================

日前,广西深空探测观测成果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杂志发表,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青年教师、副教授谢斐是唯一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

一张灿烂的笑脸,头发扎起软软的低马尾落在后背上,南方姑娘的温婉美丽和科研人的果敢、严谨巧妙地在她身上交融,这是谢斐给人的第一印象,采访中她谈起自己的科研初衷:“宇宙很美,但人类对它知之甚少。天体物理不仅能带给我惊喜,更是在探索宇宙的未知边界。”

▲谢斐在船帆座脉冲星风云X射线偏振观测成果发布会现场发言。广西大学供图

“能量魔方”,吸引着她不断探索

“每一个脉冲星风云都是独特的。”这是采访时谢斐对自己研究领域的开场白,天体犹如一块独具魅力的“能量魔方”,吸引着谢斐去不断探索。

2016年博士毕业后,谢斐开始研究X射线偏振方向。异乡求学之路,谢斐经历过“至暗时刻”。2017年,谢斐去意大利罗马出差,一顿早餐的时间,放在身旁的背包就被偷走了,笔记本电脑和所有证件都在包里。“太崩溃了!当时想着再也不要去意大利了。”然而,因为对科研的热爱和执着,谢斐在瑞典完成一期博士后之后,仍然选择了前往意大利工作,汲取国际前沿的科研资源。

几年国外求学之旅,谢斐犹如一颗吸足了水分和能量的种子,亟须寻找一片土壤落地生根。2021年10月,谢斐选择回国,加入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任职副教授。广西大学实行的是PI制(注:学术团队负责人制度),谢斐自己组团队做项目,学校和院系给予资金、资源等各项支持,让她可以在自己的研究方向里自由探索。

▲船帆座脉冲星风云设计概念图。广西大学供图

12月22日,广西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技术团队关于船帆座脉冲星风云X射线偏振观测成果《船帆座脉冲星风云X射线偏振趋近同步辐射理论极限》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杂志发表,谢斐作为唯一第一作者和唯一通讯作者,实现了以广西本地单位为第一完成单位在《自然》发文的历史性突破。

身份转化,培育科研新生力量

南宁的冬天,繁花簇簇,颇有几分“秋尽江南草未凋”的况味。谢斐走在广西大学的校园里,感受到“寒而不凋”的生机。过去一年是谢斐身份转化的第一年,回国后,她变成了带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导师。身份、状态的改变给谢斐带来了挑战。除了自己做好科研外,还要确保学生也能做出科研成果。

个子娇小、打扮休闲的谢斐,走在西大校园里,看起来仍像一个学生。但是当她和她的博士生在一起,很容易看出谁是老师——她仅比学生大几岁,但自带老师的“威严”。谢斐认为:“学生刚刚接触科研时还是很需要多多引导的,需要对他们严厉一些。”

在学生刘宽的描述中,谢斐是随和但要求很高的老师,“会带学生在凌晨开国际会议”。谢斐办公室的黑板上有一个特殊的榜单——“耻辱榜”,上面记录的是她的学生们跟着她一起开国际会议时,学生们能听懂会议内容的比例。“只能听懂这么小部分,还不算‘耻辱’吗?”谢斐开着玩笑解释道,这是为了督促学生提高英语水平。

拓宽视野,要带着学生“走出去”

▲2019年春节,谢斐在摩洛哥境内撒哈拉沙漠。受访者供图

作为一个天体物理科研工作者,谢斐常常埋头于繁杂的数据间,任思维在天体间跳跃。工作之余,谢斐喜欢阅读、旅游、爬山等,她认为,科研犹如爬山,每一步都是积累和坚持,然而沿途的风景和登顶的喜悦,总是给她不期而遇的惊喜和成就感,会不期然地突破心防。谢斐享受这份做科研的感觉。

谈及2023年的规划,谢斐感到任重道远。她希望在领域内做出更多研究贡献,希望培养出很多优秀的年轻血液,在科学领域绽放光彩。要继续带着学生找寻有价值的研究方向,探索、验证,“现在疫情放开了,2023年我要带我的学生们多出去交流学习,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陈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