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周如雨
近年来,自治区持续厚植海洋生态环境优势,加快建设美丽海湾和生态文明强区,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前列,但海洋垃圾污染、环境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仍存在。1月8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公开通报海洋生态环境污染典型案例。
部分海滩垃圾遍布,近岸海域生态受影响
2022年1月26日、6月14日,有关部门分别在北海市南康江入海口沿岸、铁山港石头埠码头岸边检查发现大量养殖泡沫垃圾和生活垃圾;6月30日,在防城港市港口区光坡镇红沙村附近海域,检查发现大量养殖浮筏产生的泡沫垃圾;在11月11日的检查中,发现珍珠湾广西容海公司码头沿岸海滩垃圾遍布。
此外,2022年1月25日、6月15日,分别在钦州市犀牛脚镇大风江口、滨海公路沿岸检查发现两地均有大量垃圾堆积。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污水处理效果差
广西沿海镇级污水收集率普遍偏低,部分污水处理厂长期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同时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严重滞后、管网错接漏接问题严重,未截流的污水经各类排污口进入周边海域。
据悉,北海市合浦县公馆镇每天约产生4000吨生活污水,但该镇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规模仅1000吨,且配套管网不完善,实际处理负荷仅有500吨,居民生活污水大部分未经收集处理直接排放。在2022年5月11日的检查中发现,未经收集处理的生活污水,已在该污水处理厂外形成黑臭水塘。
此外,2022年6月15日的检查发现,钦州市黄屋屯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负荷仅为20%,化学需氧量进水浓度约为18mg/L,比《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还低,属于典型的“清水进、清水出”。在2022年6月30日检查发现,2021年6月以来,防城港市企沙污水处理厂的化学需氧量进水浓度基本低于20mg/L,部分时段进水浓度低于出水浓度,严重影响污水处理厂长效稳定运行。
通报要求,广西沿海三市要加快清理整治海洋垃圾,有力推进清洁海岸线攻坚行动,补齐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短板,加强管理,防范环境风险,加快建设美丽海湾。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农诗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