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蛙农期待政策指引,产业转型升级丨关注牛蛙养殖建言篇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记者:周如雨 张文卉

基于消费终端的强劲需求,一只小小的牛蛙帮助不少农民致富。然而,牛蛙正遭遇“一边深受消费者欢迎,一边不受环境待见”的现状。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多方采访,寻找答案。

“土法”治理如掩耳盗铃

近日,在桂东地区某县一牛蛙养殖基地,一个个紧挨的蛙池内,数以万计的牛蛙正等待主人投喂。此时的养殖户张六(化名),挥动手中的大漏勺将饲料投放到蛙池里。

张六最初在广东养殖牛蛙,后因当地养殖政策变化,他便将基地搬到此处。作为“老蛙农”,他知道养殖牛蛙会产生污染问题,为了避免因尾水直排问题与当地村民发生“不愉快”,他在建设蛙池时,用围网围住蛙池,铺设排水系统,配套建设三级沉淀池,“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尾水等污染物,经过沉淀后对外排放,水质清澈度与进水时无异”。

▲在桂东地区一牛蛙养殖产业基地,相关负责人正在检查牛蛙生长情况。张庆杰摄

为证明所言不虚,张六用手机拍了一段视频。记者从视频中看到,蛙池内排出的尾水较清澈,从肉眼上看与进水并无区别。

外排水质较为清澈,是否能证明排放达标?张六直言,虽然养殖基地没有编制环评报告表,也没有围绕外排的尾水开展水质检测,但建造三级沉淀池处理尾水污染问题是常用的土办法,目前看来确实有效,“水质较为清澈则证明排污问题不大”。

然而,一名政府工作人员坦言,他们曾聘请专业检测机构对辖区部分养蛙场的排水点开展水质检测,所有检测点水体样本pH值、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指标均超标,“从专业角度来看,‘土法’治污效果如掩耳盗铃”。

污水处理设备价格较高

与张六一样,从广东搬到广西养牛蛙的还有陈海(化名),目前他的养殖规模不算小。

陈海介绍,牛蛙养殖尾水之所以污染大,主要由以下因素综合引起:一是高密度养殖导致排泄物多,容易造成水环境恶化;二是残留饲料及阿莫西林等药物,都会随尾水排入河道。

陈海说,养殖户深知“土法”治污效果与生态环境部门的要求尚有一定距离,但一套约30万元的污水处理设备仅能“管”住约5亩牛蛙产生的尾水,算上日常启动设备的电费等开支,牛蛙养殖成本要增加2元/公斤甚至更高。

“按照目前行情,利润在2元/公斤至3元/公斤间。”陈海说,一旦购买污水处理设备,牛蛙养殖极容易变亏本买卖。

记者了解到,目前广西牛蛙养殖以散户为主,尾水处理费用是绝大部分养殖户无法承担的。一牛蛙养殖户坦言:“要买设备,还有谁愿意养,效益还不如种田。”

产业化养殖是未来趋势

在南宁市青秀区长塘镇一僻静之地,宽敞的大棚映入眼帘,一个个蛙池有序排列着。记者注意到,这里的空气没有异味:蛙池用PP材料制造而成,且采用自动化设备控制——这是一家牛蛙美食餐饮企业与广西科学院合作的牛蛙养殖试验基地。

“这个专利设计有利于及时清理牛蛙排泄物、残留饲料等有机物。”该企业养殖创新事业部负责人陈明说,在农田里挖池筑基的传统蛙池,以泥土为池底,残留物容易沉积在内且不易清理,时间一久极易让水质富营养化。但他们的蛙池不仅内部材质光滑,且独特的设计能让残留物全部沉积在凹陷处,换水时能将残留物全部带走,从而避免使用化腾片等试剂改善池内水质的用药风险。

在蛙池不远处,还有一个超过一千平方米的铁皮大棚,沉淀池、过滤池、移动床生物膜反应池、蛋白分离器、臭氧紫外杀菌等硬件、设备一应俱全。陈明告诉记者,蛙池尾水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方式处理后,各项数据达标,符合相关标准。

这个看似可以被牛蛙养殖户复制的经验,目前尚难大面积推广。陈明直言,目前产业化养蛙模式尚在实验、优化阶段,综合成本比普通养殖方法高出不少,如何降本提效成为需要克服的困难之一,“但可以预见,产业化养殖是未来的趋势”。

针对药残问题,陈明表示,目前他们的养殖模式以预防保健为主、治疗为辅,通过提高牛蛙自身免疫力入手,从而减少抗生素的投放。

广西科学院相关研究人员表示,要减少“药残蛙”,首先要摈弃高密度养殖模式,不能一味地追求利润最大化,需向绿色健康养殖模式转变。同时,他们目前在尝试利用中草药预防牛蛙生病,降低病死率。

▲位于南宁长塘镇的一个牛蛙养殖试验基地。受访者供图

期待部门出台相关标准

桂东地区某设区市一农业农村系统相关人士坦言,2020年开始,国务院明确由农业农村水产系统管理牛蛙养殖问题,由于该系统接管时间不长且污染问题突出,给地方政府带来一定的生态压力。

“水质污染和药残问题是牛蛙养殖的两大痛点,严重制约着产业发展。”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广西有数百个牛蛙养殖场,要从技术、监管等方面规范养殖环节,杜绝环境污染。

据了解,早在2019年,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编制了《广西水产品养殖尾水生态处理设施建设要点(试行)》,指导全区各地开展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建设。其中,池塘养殖中明确规定,尾水设施面积占总养殖面积的6%~15%。但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表示,牛蛙养殖和其他水产品的差异大,他们在参考文件要求的同时,仍在摸索适合牛蛙养殖尾水处理的技术要求。

采访中,不少养殖户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出台牛蛙养殖标准,“我们不怕政策严格,就怕没有政策指引”。

《农财宝典》牛蛙产业原首席分析师陈宏霖坦言,牛蛙产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禁养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需要正向引导,希望有关部门在养殖效益与环保中寻求一个平衡点,尽早出台牛蛙养殖相关标准。

有业内人士提出,政策是引导产业绿色发展、做大做强的“牛鼻子”,他们期待政府在出台细致的牛蛙养殖规章制度后,以工业化思维、食品化思维,推广绿色养殖模式,让这个产业在高质量发展中行稳致远。

相关链接

广西多地陆续发布通告:禁止非法养殖牛蛙丨关注牛蛙养殖现象篇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莫妮娜

校对 胡来彦

责编 胡志伟

审核 佘鸿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