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彭庆
从花红果黄的和美乡村到抬眼见绿的宜居城区,从波光粼粼的牛尾岭水库到百花摇曳的冯家江湿地公园……北海市银海区的城市乡间,所行之处皆是风景。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获悉,近年来,银海区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和净土提升攻坚战,着力打造现代化绿色生态“名片”,绘就了一幅蓝绿交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生态画卷。
▲北海市银海区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
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据介绍,银海区以提升环境质量优良率和降低PM2.5浓度为抓手,对大气国控监测站点加强洒水喷雾,开展站点3公里范围内餐饮汽修点的专项整治行动,同时加强对辖区扬尘综合治理,各主次干道进行机械化洒水和机械化清扫保洁,形成常态化作业。
另一方面,当地对在建工程进行监管和巡查,对发现扬尘问题的工地当场责令整改,并禁燃限放烟花爆竹。2022年,银海区共发放相关宣传资料2000份,无重污染天气发生。
为大力抓好秸秆禁烧防治,银海区疏堵双线发力,加强焚烧管控。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印发《北海市银海区污染天气过程应对期间秸秆禁烧存在问题整改方案》,强化四级网格化管理,严密管控,做到全时段全区域巡查管控,进一步压紧压实各镇、村委、糖企、回收利用企业等各单位主体责任,以镇为单位组建秸秆禁烧工作专班,对秸秆打捆离田情况每日一汇总、每日一通报,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操之得法、行之有效。
记者了解到,银海区2022年秸秆火点处理率为81%,比2021年提高14%。2022年10月以来,当地基本无卫星火点,视频监控火点数量减少到平均每天6个。2022年至2023年甘蔗榨季至今,未发生因焚烧甘蔗秸秆产生的污染天气。
此外,银海区还积极推进秸秆回收再利用项目建设,广西秸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银海区平阳镇建设的年产10万吨生物质颗粒燃料项目于2022年12月开始投产。今年10月底前,将建成投运第二条生产线,从源头上有效解决秸秆焚烧污染问题。
▲北海市银海区生态环境良好。
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水生态环境稳中向好
1个千吨万人水源地的整治和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顺利完成;银滩至冠头岭近岸水域、港口航运区、航道区、侨港港口、西村港港口等6处海域,禾塘村地下水饮用水源地、龙潭村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牛尾岭水库饮用水保护区等3处陆域“四乱”现象全部得到整治……近年来,银海区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与此同时,银海区通过控源截污、清淤疏浚、垃圾清理、生态修复等措施,侨港内港、南澫渔港2个内港城市黑臭水体均已达到不黑不臭标准。
▲北海市银海区绘就的优美生态画卷。本文照片均为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彭庆 通讯员 黄胜平摄
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
土壤生态环境状态总体良好
据介绍,银海区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持续开展疑似污染地块排查,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目前,当地未发现疑似污染地块,完成并超出农用地安全利用目标,农用地安全利用率达99%以上。
“我们还认真实施《北海市地下水水质稳定工作方案》,推进地表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全面配合完成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改造工作目标任务,辖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生态环境状态总体情况良好。”银海区相关负责人说。
如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已深入银海大地。蓝天、碧水和净土,正实实在在转化为银海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编辑 赵敏 欧阳美荣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胡志伟
审核 佘鸿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