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不胜其烦!吃饭、停车、购物都要强制关注公众号,广西将这样做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赵劲松 罗贝尔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对强制关注公众号”消费监督工作。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探访南宁多个商圈发现,不少餐厅、商场、停车场等场所均存在“强制”关注公众号的行为,给众多消费者带来困扰。8月2日,广西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呼吁,提供扫码支付的经营者要主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减少支付流程,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服务。

1000120b77f415c466c6eee6a11e3bde4ef33e6a50c805e69c706b3e855a71f52bc50

停车缴费须关注微信公众号

个人行程暗藏泄露风险

去年7月,在南宁市长堽路北京华联生活超市购物时,黄女士把车停在地下停车场,开车出场前她发现缴费环节颇费周折,“先扫墙面的二维码关注‘速停车’公众号,在系统中绑定车牌号后,才跳转到缴费页面。”

▲北京华联生活超市地下停车场扫码关注“速停车”公众号才能缴费。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罗贝尔摄

然而,在“速停车”公众号绑定车牌号后,黄女士驾车到南宁的一些商场、医院等场所出入停车场时,都会收到公众号弹出的车辆入场、出场通知信息。同时,她还发现,通过“速停车”公众号,别人也能实时接收自己的停车信息。”

“总感觉自己的行程被第三方停车服务平台监控了。”黄女士说,不是车主本人也能看到停车信息,如果被有所企图的坏人掌握了行程,自身安全和个人隐私都将受到威胁。

无独有偶,李女士也有相似的遭遇。此前,她曾帮朋友在南宁印象城商场小程序代缴停车费,不料朋友再次开车进场时,她却收到了朋友车辆的入场信息,让她担心别有用心之人会以此盗取个人行踪。

7月28日,“速停车”客服人员告诉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平台不会监控车主的行踪,如果车主不想他人得知自己车的位置信息,可以进行车牌认证,注册账号并上传行驶证后,该车今后的位置信息只会发送给此账号。但如果车主未进行车牌认证,外人绑定了车主的车牌号并缴纳停车费,也能收到这辆车的位置信息。

南宁印象城物业管理方有关负责人则回应称,只要车主用手机号绑定自家车牌号,他人只能代缴停车费,不能绑定该车牌,就可以避免他人看到车辆出入场信息的情况。

1000120b77f415c466c6eee6a11e3bde4ef33e6a50c805e69c706b3e855a71f52bc50

“扫码关注”无处不在

推送消息不胜其烦

连日来,记者走访南宁万象城、会展航洋城、百盛步行街广场、三街两巷等商圈发现,车主在地下停车场扫描二维码时,页面会自动跳转到商场公众号,而新用户需关注公众号后才能支付缴费。

▲南宁百盛步行街广场要求关注商场公众号才能缴费。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罗贝尔摄

▲南宁万象城可选择扫码关注公众号支付、下载APP支付或现金支付。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罗贝尔摄

“仅为了停车缴费,我就添加了不少商场的公众号。”正在缴费的李先生说,虽然青秀万达广场无需车主关注公众号缴费,但小程序中包含着许多商场品牌广告、第三方跳转链接等,且停车缴费的图标未设置在公众号的醒目位置,一不小心就会点进别的链接。

▲青秀万达广场小程序中包含商品广告和第三方跳转链接。页面截图

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除了停车缴费之外,现在点餐、购物、取快递,甚至连开发票都要关注公众号。覃先生说,他最近在南宁市竹溪大道一家餐馆就餐,发现必须关注餐馆公众号才能开具发票,“当时没多想就关注了,但之后不断推送信息,令人不胜其烦,果断取消关注。”

记者走访多家餐厅发现,“扫码—关注商家公众号—同意获取用户位置信息—点餐”,已成了在餐厅吃饭的常规操作。

1000120b77f415c466c6eee6a11e3bde4ef33e6a50c805e69c706b3e855a71f52bc50强制关注公众号行为涉嫌违法

广西消委会呼吁行业协会发起倡议

“消费者在扫码关注后,常常会受到公众号发送的大量广告、优惠券等无关信息的侵扰,还有可能在申请各种权限的过程中面临个人信息泄露和落入消费陷阱的风险。” 广西冠益律师事务所律师吕骆说,诸如物业、停车场、餐饮、商家等强制关注公众号“圈粉”,甚至是强制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明显超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五条规定的处理个人信息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原则,并且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的规定,侵害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与知情权。

此外,根据《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未经互联网用户知情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或者变相强制订阅关注公众号。

8月2日,广西消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经营者将关注公众号或使用手机App、小程序作为消费者行使权利或享受服务的前提,并在此过程中获取与服务无关的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行为,已经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有权拒绝和举报。

该负责人表示,广西消委会将积极响应中消协“反对强制关注公众号”消费监督工作,呼吁餐饮、零售商业等有关行业协会主动发出倡议,组织广大经营者做出承诺,在扫码缴费过程中不强制消费者关注商家公众号、不过度索取消费者个人信息、不捆绑推送与缴费无关的广告链接,让扫码消费更安全。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郭燕群 梁冰欣

校对 胡来彦

责编 胡志伟

审核 佘鸿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