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火炬传递首日,三名火炬手讲述他们的故事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彭庆/文 邹财麟/图 游拥军/图

10月23日上午,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火炬传递活动在北海市举行。31棒火炬手为青春助力,为学青会加油。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专访了其中三名火炬手,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亚洲飞人”劳义:

寄语年轻人厚积薄发

被誉为“亚洲飞人”的劳义,是土生土长的北海合浦人。2010年,作为广州亚运会中国代表团成员,他在男子百米决赛中获得冠军,实现中国男子百米金牌零的突破。在随后的男子4x100米接力决赛中,劳义领衔的中国队打破亚运会纪录,时隔20年再次夺得该项目冠军。

功成身退之后,劳义完成角色转换,如今已是广西田径运动发展中心的教练员。回到家乡,又是田径名将,担任第二棒火炬手的他频频说自己“很荣幸”。

▲劳义。

“心情跟眼前的大海一样磅礴。”劳义告诉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在海上进行圣火传递,感觉比拿亚运会冠军还激动。

看着后辈们即将站上赛场,劳义说,很多亚运会的选手都会来参加学青会,在这个高水平的舞台上,希望广西籍的运动员敢打敢拼,争获佳绩。

“体育没有捷径,现在年轻人一定要多吃苦,勤训练,厚积才能薄发。”作为一名教练员,他也坦言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希望能一步一个脚印,为广西田径做出更多贡献。

抗疫先锋王柏磊:

火炬激励医者使命

44岁的王柏磊,在31名火炬手中算是一名“老大哥”。

来着北海市人民医院的他,曾在郑州飞往南宁的万米高空将一名心跳骤停的女乘客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他也曾在一列由长沙开往岳阳的高铁上紧急救助突发疾病的旅客。

疫情期间,王柏磊主动请缨,先后驰援武汉和海南,荣获广西先进工作者和武汉五一劳动奖章。2021年,他作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支部书记,受邀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

▲王柏磊。

救人已是家常便饭,但人生中第一次成为火炬手的他却有些紧张。为了跑好这一棒,王柏磊多次在家和爱人模拟训练“火炬交接”,“包括脸部的表情,精气神,都要以一个好的风貌展现给全国人民。”

在他看来,医者的使命是救死扶伤,而学青会的精神则是提高身体素质,展现青春的热情和活力,两者在主题上有相通之处。

当天,王柏磊的妻子特意请了假,沿着同一方向陪他跑完这段旅程。王柏磊说,这棒火炬对他而言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今后会在医疗岗位上继续贡献力量,“挽救更多的人,让人们的生活质量更美好”。

“宋庆龄”奖学金获得者邹柏贤:

接过火炬就像接过未来

与王柏磊不同,13岁的邹柏贤是当天年龄最小的火炬手。不过,这名来自北海市实验学校的初二学生,却有着同龄人少有的成熟。

他是第十五届“宋庆龄”奖学金获得者,也曾获数十次国家级、自治区级奖项,在学校里算是一名“风云人物”。

▲邹柏贤。

“能传递火炬,是一份非常难得的经历,我感到十分自豪。”邹柏贤告诉记者,接过火炬就像接过未来,接过建设祖国的接力棒,他希望能通过此次活动呈现出学生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同时,他也会在未来不断努力学习,实现以身成才,立志报国的美好愿景。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陈诗圆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