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兰敏
3月4日、5日,2024年广西环保世纪行来到贺州。南国早报记者跟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实地探访了解到,当地积极打造具有贺州特色的文化休闲公园,有效提升防洪排涝能力,改善内河(湖)生态环境;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生产线技术,将石材碳酸钙固废“变废为宝”,推动当地碳酸钙产业绿色循环发展。
1.昔日臭水塘变身文化休闲公园
清澈的湖水、丰富的水生植物、漂亮的绿化景观……3月4日上午,记者来到贺州市永丰湖公园,这是一座具有浓郁休闲公园特征的综合性公园,优美的环境吸引了不少市民。
永丰湖公园是贺州总体水系规划“一江九河连七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前,这里大多为民住用地和水塘用地,地势低洼、内涝严重,生态自净能力比较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黑臭水体,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影响周边景观和当地的经济发展。”贺州市人大代表朱达义说,永丰湖公园建成后,水变绿了,周边环境变漂亮了,附近居民也有了休闲的地方,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得到极大提升。
永丰湖生态环境的改善,得益于永丰湖水生态综合工程(市政工程)和爱民河永丰湖河湖连通工程(水利工程)的建设。贺州市生态新城开发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帆介绍,项目通过对原湖区水生态系统进行修复,种植了多种水生植物,实现水生态系统稳定,并通过改造防洪排涝水系工程,实现防洪安全屏障的完善和提升。
▲贺州市永丰湖公园。贺州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2.碳酸钙工业固废“变废为宝”
贺州市碳酸钙资源丰富,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大理石矿产基地。那么,如何让石材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固废得到有效处理?
“石材加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大理石废浆,如果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北新建材(贺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柳云龙说,该公司位于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主要生产纸面石膏板、功能石膏板以及配套的轻钢龙骨。该公司与华润电厂深度合作,通过华润电厂处理贺州市碳酸钙固废生成的副产品,以处理后的副产品和发电产生的蒸汽、石膏等为原料,形成“大理石废浆-脱硫石膏-石膏板材”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每年处理大理石废浆20余万吨,生产石膏板材3000万平方米。这不仅解决了贺州市石材碳酸固废处理问题,还“变废为宝”产生较大经济效益,对贺州市碳酸钙产业绿色循环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此外,由华润电厂提供蒸汽、供电、供水等综合能源一站式服务,年用电厂排出蒸汽20万吨以上,使用清洁能源并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
▲北新建材(贺州)有限公司石膏板生产车间,工人正在工作。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兰敏摄
3.志愿者守护贺州水源地
龟石水库又名碧溪湖,是贺州市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3月5日上午,南国早报记者在龟石水库看到,这里水量充足,阵阵清风吹过,湖面波光粼粼。
在龟石水库码头附近,有一座挂着环保志愿者驿站、公益协会服务站、水库船务室等多个牌子的房子,这是全国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贺州市龟石环保志愿者驿站站长周尚胜的家。早些年,为配合龟石水库水源地建设,周尚胜把家从富川瑶族自治县柳家乡搬迁到这里。多年来,他把家建成环保志愿者驿站,默默守护着家门口的一湖碧水。
▲鸟瞰龟石水库。杨俊春摄
谈及龟石水库水源地的保护,周尚胜感触颇多。“早些年,有不少外来人员和周边村民在水库垂钓、游泳,我每次都会极力劝阻。”周尚胜说,虽然对方不理解和支持他的做法,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多年来,他坚持在龟石水库沿岸开展清洁水源巡查、清理水库周边垃圾,清扫龟石水库路面等环境保护工作,劝导、制止在水源保护区内钓鱼、网鱼、游泳的人员。在他的号召下,不少村民也积极参与其中。
贺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林裕旺介绍,2015年以来,该市共投入资金约5亿元,在龟石水库及周边、上游区域建设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工程、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湿地公园建设与保护工程等,逐步提升龟石水库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水平。2018年以来,全面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集中清理整治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设项目、旅游餐饮、农村生活面源和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有效防范化解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陈诗圆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杨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