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默默守护唐氏儿的志愿者们:为特殊的孩子打造温暖的家 | 给“蜜糖天使”一个爱的抱抱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巫碧燕 唐文勋(实习生)/文 何定坚/图

对于唐氏儿家庭来说,经济负担只是有限的一部分,巨大的精神压力才是无法估量的。但是,有了孩子,有了爱,从此有了铠甲,也有了软肋。

据了解,一些残障儿童的家长,抱团成立了非营利性的公益机构,比如南宁爱德福特殊教育机构(以下简称爱德福),它是一间自筹资金开办的民间组织,收留包括唐氏儿在内的特殊儿童。爱德福里的老师们,既是父母也是老师,他们任劳任怨,令人动容。

.

▲在医护人员的陪护下,孩子们做康复运动。

5位老师的坚持,感动公益同行

2024年初,广西八桂义工协会的义工们来到爱德福,并送来50袋大米、50桶油、50公斤面条,还有儿童药膏、新春台历等。几年前,副会长张景伟了解到,爱德福的5名老师需要全天候照顾40多名患有脑瘫、孤独症、唐氏综合征的孩子,深受触动。从此,他每年都会带义工来看望孩子们。当天,爱德福的孩子们跳起了舞蹈,念起了感恩词,温暖的画面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春节过后,爱德福的5名老师带着所有孩子,住进了南宁市新阳路一家特殊儿童康复医院,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治疗,包括高压氧舱、推拿理疗、运动练习等,治疗费来自社会医疗保险和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补贴。值得一提的是,爱德福的一名创办人就在医院打工,用自己的收入补贴孩子们治疗的费用。

心怀感恩之心,贡献微小力量

爱德福的生活老师卢庆芬是一名唐氏儿的母亲。2006年,她的二女儿妮妮仅出生18天,就被确诊唐氏综合征,且伴随其他新生儿疾病,旁人都劝夫妻俩放弃。卢庆芬的丈夫把软绵绵的妮妮贴在自己肩膀上,对她说:“没事!养大她,只要她能学会自己吃饭,我就知足了!”

▲卢老师在教女儿妮妮识字。

丈夫的不离不弃,给了卢庆芬巨大的勇气,但艰难的生活刚刚开始。为了全身心地照顾妮妮,卢庆芬放弃了工作,一家人从乡下搬到了南宁。当时,丈夫每天的打工收入只有35元,夫妻俩节衣缩食,坚持给妮妮做康复治疗。2016年,卢庆芬决定加入刚成立的爱德福,去照顾更多的特殊孩子。

3月14日中午,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在康复医院见到了面露疲态的卢庆芬。原来,前两天晚上,因为守着一名不愿入睡的孩子,她每天只睡一个多小时。8年来,这样的状况是常态。

记者看到,5名老师要么围着孩子连轴转,要么一路小跑穿梭于各个科室。卢庆芬说,她并不觉得辛苦,反而内心充满了感恩。因为妮妮的康复状况超出了卢庆芬夫妇的预期,她如今能自理,会认字、会唱歌,还会和小伙伴们一起给妈妈梳头、捶背、揉肩,送上“爱的抱抱”。去年,丈夫不幸中风,有好心的同事帮他做免费的针灸治疗。

“我的同事倾尽积蓄,投入到这份爱的事业中,相比之下,我的贡献微不足道。”卢庆芬说,为特殊孩子们打造一个温暖的家,是他们的毕生心愿。

相关新闻

9岁的重症“唐宝宝”小鸣:生在有爱家庭,让我快乐成长

27岁的唐氏患者夏晓洛:交更多朋友,看更美世界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邱晨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杨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