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陆欣楠
1967年,国际儿童读物联盟把4月2日这一天定为“国际儿童图书日”,以唤起人们对于读书的热爱和对儿童图书的关注。之所以选中这一天,是因为4月2日也是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的诞辰。
童年离不开童话
还记得你读的第一个童话故事吗?
是历经重重磨难之后,蜕变成为美丽白天鹅的《丑小鸭》?
是被一只癞蛤蟆偷走,开始了惊险旅程的《拇指姑娘》?
还是为了追求人类永恒不灭的灵魂和爱情,用自己美妙的嗓音和三百年生命换来了双脚的《海的女儿》?
说起童话,每个人的童年都少不了它的陪伴。《安徒生童话》共由166篇故事组成,安徒生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和丰富细腻的笔触,为我们的童年构筑了一个个充满瑰丽幻想的奇妙世界。
这些故事,教会了孩子们善良、忠诚、勇敢。直至他们长大,发现童话里的角色并不存在,但儿时美好的信念总会被保留下来,治愈那些在追求真善美路上遭受挫折的瞬间。
长大后才真正读懂安徒生
安徒生说:“我用我的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但是同时我也没有忘记成年人。”他的童话并不只是给小孩子看的。
儿时,在他的故事中,读到的是小美人鱼的勇敢、火柴女孩的无助、丑小鸭的苦尽甘来;读到的是令人艳羡的王子公主、有情人终成眷属。
长大后的我们,读到的是小美人鱼的憧憬与泡沫,小女孩的幻像与火柴,锡兵的坚定与牺牲。学会的是不再像海的女儿一样,盲目付出,为爱化成泡沫;不像丑小鸭一样,因为别人的闲言碎语怀疑自己;也不像枞树一样为华而不实的目标,浪费当下的光阴。
列夫·托尔斯泰曾花了十年的时间研究安徒生童话。他说,自己第一次读安徒生童话,没有看懂,半年后第二次阅读,才读懂了安徒生的强烈的孤独。在他的童话里,孩子们收获了色彩斑斓的故事、浪漫丰富的想象和幸福与爱的抚慰。而成年人则读到了更为复杂的人生。
成年人的生活,更需要童话
身处在这样一个日异月更的时代,人们时常被生活裹挟着走,大部分人注定需要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寻找意义。可是,总有人在生活中坚持着自己的热爱。在人海浮沉中保持这样难得的天真纯粹,是一种珍贵的能力,其实也是童话赋予的我们的魔力。
“你相信光吗?”迪迦奥特曼就是因为孩子们的信念而变成了光,击败了怪兽,留下了“你要永远相信光”的传说。其实,成年人的世界,不是因为相信光才能成为光,而是内心有光才能成为光。
坚定的锡兵拥有一颗坚韧无畏的心。
丑小鸭在逆境中仍有自信
......
这些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也许便成为了不少人人生里的第一道“光”,带领我们向着纯洁、善良、正直的世界去。
当长大后的我们再次打开童话,也许对里面的故事早已了然于胸,但徜徉在其中的我们,得到了片刻回归,找到属于自己的避风港。正因为生活不是童话,所以我们更需要童话。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黄韵伊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杨波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