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盲人怎么出行?除了导盲杖,还有这些“装备”......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巫碧燕

各类App的新奇无障碍功能,为盲人打开了新世界,但相对肢残、听障智能辅具来说,智能避障辅具种类少,普及度低。广西有视障人士约50万人,但持残疾人证的视障人士仅有约13万人。有关人士呼吁视障人士积极办证,贡献使用数据,促进智能助盲设备研发。

手机读屏软件为视障者提供便利

最近,南宁的盲人按摩师罗祥燕在新购的手机上安装了一个插件,实现了更先进的摄像头读屏功能。她说:“我用手机对着车窗外拍,手机会告诉我正前方有一辆红色的车经过,灰色的墙面上有一块蓝色的牌子……准确率比之前提高了。”

盲人黄振的手机里有一款读屏软件,他说:“过去,我搭乘公交车只能靠嘴问,掌上公交App完善无障碍功能后,我可以从手机上知道每一路公交车的发车和到站时间。下个月,我的盲人同事将乘坐高铁前往广州,届时,他会使用助残App寻找志愿者,一起完成人生首次独自旅行。”

视障智能辅具仍有待提升

5月18日中午,自治区残联盲人协会主席陶进戴上一副导盲眼镜,拄着一根普通的导盲杖,独自走出了他的按摩工作室。他绕过了小巷里杂乱的电动车,走上台阶,顺利到达另一个地点。

▲陶进正在试用导盲眼镜。 南国早报记者 何定坚摄

这副导盲眼镜是厂家两年前给陶进试用的机子,市场价6800元,它用镜片上方的两个摄像头识别障碍物,再通过骨传导耳机播报。陶进介绍,这款导盲眼镜对快速运动或低处的物体反应滞后,所以他会配合导盲杖使用。

记者注意到,受访盲人很少使用智能导盲设备。网上的电子导盲杖,大多只有简单功能,仅适合弱视者。自治区残联辅具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视障智能辅具相对肢残、听障智能辅具来说,种类少、普及度低,还有待提升。

广西积极研发避障产品

据了解,一些职能部门已参与到智能避障产品的升级和研发中。自治区科技厅正联合科技企业研发“盲人仿生声眼”。这款电子导盲产品尝试采用声音阵列叠加技术,模拟蝙蝠声呐,突破现有导盲眼镜无法提供动态、立体信息的瓶颈。

另一边,盲人对避障科技的完善也充满期待。黄振说:“我期待红绿灯装上导盲发射器,将信号实时发送到盲人的手机上;期待导航App完善无障碍功能,让人不用看屏幕也能分辨东南西北。目前,电子导盲犬还处于研发阶段,我留意了相关信息,特别想申请一个电子导盲犬的公测名额,相信有一天会梦想成真。”

据自治区残联的抽样统计,广西有视障人士约50万人,但持残疾人证的视障人士仅有约13万人。陶进说:“很多盲人都没有办证意识,无法令国家和科技企业准确掌握情况。我呼吁盲人朋友积极办证,通过手机App注册证件等渠道,贡献使用数据,为智能避障设备的研发助力。”

相关新闻

戴上“看得见声音”的眼镜,他们感受到科技温暖的力量

科幻电影照进现实!“黑科技”开启他们的“无碍”生活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丁春霞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杨波

审核 王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