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
1月10日晚,广西运动员杜建超在中国香港夺得2025年保龄球世界杯男子单人赛冠军,实现中国队在该赛事上“零”的突破。消息传来,国内保龄球运动爱好者欢呼雀跃,大众的目光也再次聚焦到这项运动上。近日,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杜建超,听他述说曾经风靡一时的保龄球运动,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和起伏。
▲杜建超在比赛中。 受访者供图
曾经风靡一时
上世纪90年代,起源于德国的保龄球运动在中国风靡一时。保龄球馆在国内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成为一项新兴时尚的运动。年轻人将其视为新潮的社交方式,下班后约上三五好友,在球馆里尽情挥洒汗水,享受比赛的刺激与欢乐;中老年人则把保龄球当作锻炼身体、放松心情的绝佳选择,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度过悠闲的时光。一些家庭甚至会全家出动,共享温馨的亲子时光。那时候,打保龄球不仅是一项运动,还是一种社交风尚,一种生活态度。
1997年,刚满18岁的杜建超走出校园,应聘成为了广东湛江一家保龄球馆的设备维护员。“那时,保龄球运动火遍全国,到处都是球馆,生意火爆。”杜建超回忆,自己在学校学的是维修技术,从未想到有一天会成为保龄球运动员,“有一天我维护完设备后,看到面前的顾客打球,就觉得挺好玩的,自己也想试试。就这样,球馆里有两位教练教了我一些入门技巧,空闲时间我便自己练习”。
在不断地练习中,杜建超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球风。仅过了一个多月,球馆老板就发现了他的潜力,决定将他转岗为教练。“当时,球馆里经常举办一些小型比赛,我在比赛中也磨练了自己的球技。”杜建超说,保龄球运动最令他着迷的,便是通过不断钻研技巧,超越自我后获得的畅快与喜悦。
1999年,杜建超迎来了人生中的重要时刻——代表广西参加全国保龄球锦标赛,获得个人精英赛第三名。这一成绩让他备受鼓舞,也坚定了他在保龄球道路上继续前行的决心。
次年,杜建超前往桂林正式学习保龄球。“我的师傅刘泳隆,早期也是职业运动员、世界冠军。他带着我学球,后来还开了自己的保龄球用品店。” 杜建超说,20多年来,他一直未离开过保龄球行业。
▲南宁一家经营了20年的保龄球馆。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李慧子摄
坚持靠的是情怀
保龄球运动在国内的火爆来得迅猛,许多投资者纷纷涌入这个行业。在短短两三年内,一些城市的保龄球馆数量就增长了数倍。据南宁保龄球爱好者王先生回忆,2000年左右,仅南宁就有十多家保龄球馆,柳州和桂林也有多家球馆,广西的球友们经常相聚各球馆比赛。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兴娱乐方式和运动项目如潮水般涌来,对保龄球运动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大约2008年后,保龄球逐渐离开大众视野,成为一项小众运动项目,保龄球爱好者也逐渐成为“固定群体”。
目前,广西仅存3家保龄球馆。“那时候打一局保龄球至少需要20元,属于‘贵族消费’。现在反而便宜了,只需5元一局,价格亲民。”南宁一家经营了20多年的保龄球馆员工黎先生说,2000年前,大家的工资普遍不高,打保龄球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但近些年来,这项运动却逐渐被人淡忘了。记者看到,这家球馆内,共有8条球道,虽然整体保养状况良好,但斑驳褪色的保龄球和泛黄的座椅,还是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杜建超接受采访时说,2008年的一场民间比赛让他印象很深刻,那一次长沙一家球馆设置了高达8万元的丰厚奖金,吸引了众多保龄球爱好者参与。“最特别的是赛制,正常来说是每个人打六局,按照六局的总分排名。但那场比赛只打两局,增加了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赛场上高手云集,我最终夺得冠军,特别惊喜。”杜建超回忆。
多年来,杜建超不断在国际大赛获奖,此次能拿下世界杯的金牌,离不开多年执着刻苦地训练。“除了热爱这项运动,我练了这么多年,也希望能拿下一个世界冠军,给自己一个交代,这也是我和团队能坚持下来的原因。”杜建超坦言,因为保龄球运动,他也与天南海北的球友结下了深厚友情。
▲杜建超(前左)在进行保龄球教学。受访者供图
纳入全运会,迎来新的春天
2023年,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宣布保龄球项目纳入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并设6枚金牌。这是保龄球项目首次进入全运会,意味着保龄球的发展迎来了新机遇。
2024年,全国保龄球赛事活动丰富多彩,赛事体系日趋完善。不仅构建了巡回赛、锦标赛、特色赛事活动三大系列赛事体系,“134+X”赛事活动体系也初步成型,其中1代表全国运动会群众赛事项目和“我要上全运”地方系列赛事,3代表中巡赛、青少年俱乐部联赛和壮老年友谊赛,4代表四大锦标赛(全国锦标赛、全国青少年锦标赛、中国中学生锦标赛、中国青少年公开赛),X则代表服务国家战略和外交大局的特色赛事,包括“海峡杯”、中国—东盟友谊赛等相关赛事活动。青少年俱乐部联赛的组织和影响力都在持续增长。2024—2025赛季中国保龄球协会青少年俱乐部联赛分为夏、冬两个赛季,分别在7个大区、14个城市举办50余场比赛。
45岁的杜建超已是保龄球界的一员老将,作为国内飞碟技术流派的领军人物,此前他曾获广州亚运会铜牌、仁川亚运会银牌。今年他将与队友们继续出征全运会。杜建超在柳州经营着一家保龄球馆,这些年,他一直在做公益夏令营,期待让更多青少年参与到保龄球运动中。“在这几年的推广下,我们看见保龄球运动在升温。很多停了十几年不打球的爱好者,现在陆陆续续地回到了保龄球运动当中来。还有一些青少年对保龄球产生兴趣,父母带他们到球馆咨询、体验并报名学习。”杜建超说,他的球馆有十几名坚持训练的中小学生,有人已拿到全国比赛的金牌。
▲青少年学习保龄球的基本技巧。受访者供图
黎先生也表示,这两年开始有更多年轻人走进保龄球馆体验这项运动。在周末,每天大约能接待五六十名顾客。“2024年底,还有外地的商人来咨询,说他们也想在当地开球馆。”黎先生说,这项运动的关注度提升的同时,他也建议投资者要以当地实际需求来判断发展前景,毕竟,开一家保龄球馆的成本不低。
“其实,保龄球是一项很好的运动。它不受人数限制,随时都可参与,全身的肌肉都能得到锻炼,不容易拉伤,不受天气影响,而且还特别减压。”在杜建超看来,保龄球运动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他希望借着该运动纳入全运会的契机,能吸引更多人的关注,成为全民健身的热门项目。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陈诗圆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孙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