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黄俏华 陆欣楠
今年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恰逢周末,广西各大文博场馆火力全开,为市民奉上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从童趣盎然的研学课堂到重磅国画大展,从限定集章到红色主题游径,全区联动打造“博物馆季”文化矩阵,为文博事业注入全新活力。
多元活动精彩来袭
“书里的小人会站起来!”5月18日上午,广西民族博物馆大厅内,桌子上摆放的《探寻多彩的壮族文化》绘本吸引了许多市民围观。当天,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活动暨《探寻多彩的壮族文化》新书发布会在此举行。
5月18日,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活动暨《探寻多彩的壮族文化》新书发布会,在广西民族博物馆举行。除特别标注外,本文图片均由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黄俏华摄
作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 图书之一,《探寻多彩的壮族文化》绘本以童趣化的表达,搭配立体书页、折纸页、翻翻页等创意设计,生动展现壮族人民的衣食住用及历史智慧。
老师结合实物展品给孩子们讲解绘本内容。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在现场看到,许多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壮族文化展厅,结合实物展品深度了解绘本内容。此外,孩子们还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绘本中记录的绣球。
老师指导孩子们制作绣球。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则打造了“认识博物馆”公益研学课,通过主题课程、沉浸式参观与趣味互动的方式,向青少年讲述新时代的博物馆故事。
《梦见瓯骆》多媒体舞台秀表演现场。馆方供图
国际博物馆日期间,青少年们在这里解锁了博物馆的“新玩法”:在《梦见瓯骆》多媒体舞台秀中穿越时空,在“荔子碑特辑”里解码千年文脉,还能集齐限定印章打卡留念。
市民们积极参与集章活动。
重磅展览惊艳亮相
除了丰富的活动,部分文博场馆还推出了重磅新展览。5月18日,南宁市博物馆迎来了《翎羽风啸——卓素铭中国画展》,102幅翎羽、走兽、兰竹题材的国画作品,彰显传统艺术在当代画家笔下焕发出的创新活力。
在馆内二楼艺术特展厅的《百年丹青》展览中,观众可以领略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等绘画名家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观众还能“听展”:广西艺术学院刘新教授的公益讲座《国画与时代:20世纪中国画的题材与笔墨》,从专业角度解读《百年丹青》展览,剖析了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历程。
展览的热度不仅限于博物馆内。这个周末,广西自然博物馆把自然科学艺术展搬到了朝阳里商场,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参观,在都市生活中与自然生灵邂逅,与曾经的地球霸主——恐龙近距离接触。
广西自然博物馆联合朝阳里开展自然科学艺术展。馆方供图
全区联动,打造“博物馆季”文化矩阵
记者了解到,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广西主会场活动于5月16日在百色启动。当天,9条“革命文物主题游径”正式发布,这些精品线路联动百色起义纪念馆、龙州起义纪念馆等18处红色场馆,将带领广大市民和游客深入感受红色印记与革命精神,体验历史文化的无限魅力。
这场文化狂欢将持续发酵。据悉,广西以旅游年活动和“5·18国际博物馆日”为契机,开展“跟着文物古迹游广西”活动,实施高流量文博艺术大展奖励政策,推出广西“博物馆季”系列活动,开设“庞贝文物特展”“毕加索艺术展”等多个文化交流展览,同步开展特色研学、非遗工坊体验等近百项主题活动。一个“无边界博物馆”正在八桂大地生长。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肖海燕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谭双梅
审核 孙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