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便便”也能救人!男子被确诊“不死的癌症”,医生用粪菌移植治病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黄占玲

提起肠道的粪便,大部分人都觉得难登大雅之堂,但就在今年年初,备受腹痛困扰的桂平的黄先生,却因为粪菌移植而得到救治。5月22日,记者从黄先生就诊的医院了解到,别看“便便”有点不雅,但经过专业处理后,却可能在治疗肠道疾病、代谢性疾病等方面发挥作用。

被病痛困扰多年,医生用“便便”为他治疗

今年年初,黄先生因腹痛再次来到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消化内科就诊。5年前,他因反复出现中上腹部胀痛,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被诊断为慢性胃炎。3年前,他的病症加重,最终确诊患上克罗恩病。克罗恩病又称为“不死的癌症”,黄先生的治疗过程相当曲折,但好在他听医嘱,坚持用药,病症得以控制。

然而今年,黄先生的病再次发作,腹痛难忍。医生检测发现,他的肠道菌群已经是重度失衡的状态。该院消化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张涛在经过黄先生的同意后,大胆启用了“粪菌移植”这一治疗方式,从一名健康捐赠者的粪便中,提取有益微生物,经过处理和筛选制作成“细菌液”,植入到黄先生的肠道里。经过治疗,黄先生腹痛的症状解除,获准出院。

被提取的菌液可用于治疗相关疾病。医院供图

千年前已有先例,粪菌移植不简单

据悉,粪菌移植的方式共有3种,分别是口服胶囊、结肠镜下输送、空肠营养管输送。越鲜活的有益细菌,对于肠道的帮助作用越大,因此从“便便”中筛选出有益菌群后,需抢抓时间,尽快移植到患者肠道内。

虽然这些有益菌群已经从“便便”中分离,和“便便”的关系不大,但毕竟是从“便便”中来的,有些患者需要克服心理难关。据张涛介绍,截至目前,已有6名患者在该院消化内科采用“粪菌移植”的方式治疗消化道疾病,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其实早在千年以前,就有用粪便治病的先例了。”张涛介绍,东晋时期,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饮粪汁一升,即活”。而到了现代,这些从“便便”中提取的健康菌群,进入肠道后,会迅速在里面扎根、繁殖,帮助患者重建健康的肠道系统。

这些疾病,也可借助“便便”的帮助

粪菌移植除了可用于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顽固性便秘等肠道疾病外,还可用于治疗肝硬化、自闭症、帕金森病、重度抑郁症、严重失眠等。此外,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症、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等也可借助粪菌移植进行治疗。

张涛介绍,粪菌移植在临床治疗中,是一个补充、辅助治疗手段,这一治疗方式在治疗某些疾病方面表现出不错的效果,但其安全性仍然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目前,国内已有不少专业机构从事粪菌的研究和开发,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粪菌移植的安全性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谭双梅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梁冰欣

审核 刘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