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读懂川美③从画室到田间:解码四川美术学院的“大思政”实践样本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蒋晓梅

5月23日,全国40余家主流媒体记者齐聚四川美术学院,在“大思政工作坊”成果展现场,见证了艺术创作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所带来的“化学反应”。

立足教育本质,实现课堂+实践“双轮驱动”

立足教育本质,川美创新打造“艺术+思政”实践育人,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道路。

“正气清风——2023重庆市廉洁文化作品展”开幕。

在理论教学维度,川美推出“艺术家讲思政”育人新范式。102岁获“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的老艺术家刘国枢携《飞夺泸定桥》,分享创作背后的烽火岁月;庞茂琨教授以《彝家新村欢迎您》《开天辟地——中共一大会议》等重大主题创作,解码艺术家的时代担当……艺术家们纷纷走上讲台,以亲身经历与艺术感悟,为学生们呈上了一场场“思政课”。

川美则以“大思政”工作坊,开辟育人新场景。从遵义革命圣地的红色热土到上里古镇的岁月长廊,从多民族共生的边疆村落至酉阳乡村振兴的田间课堂,学校引导学生关注红色文化、生态文明、文化传承、乡村教育,将思政要素转化为艺术创作的动力源泉。

师生参与设计“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重庆单元。

遵义艺创美育实践专项工作坊、金属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设计工作坊、认同与互构: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艺造工作坊等多个各具特色的“大思政”工作坊在川美校园里成长起来,成为了全市乃至全国的教改样本。

回应时代需求,以艺术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艺术+思政”的协同驱动催生了艺术赋能的强大效能,从国家形象,地域地标到社会美育,都有川美的身影。

在塑造国家形象上,学校参与设计奋进新时代重庆单元、打造冬奥会海报,勾勒时代发展壮丽画卷;积极举办亚洲绿色设计周、丝路长·宴四方国际巡展、国际光影艺术节等盛会,用艺术盛宴搭建国际沟通桥梁。同时,积极推动设计人才培养改革,将“专业技能”与“社会主题”深度融合,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力。自2010年代起布局航天产品工业设计以来,学校持续与“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开展合作,承担了登月航天服等重要装备工业设计任务,多项设计成果在神舟载人飞行任务中成功应用。

学校参与中国登月服外观工业设计。

在服务地方发展上,对城市景观的进行空间重构;在产业升级上,借助重庆工业设计中心,打造制造业设计服务综合体,聚焦高端智能装备等关键领域,推动美学与现代工业深度融合。川美还将目光投向广大乡村,不仅打造了重庆石柱中益乡、酉阳花田、璧山莲花穴等典型案例,还面向四川、云南、新疆、西藏等省区市开展了600余个艺术乡建等项目,为乡村全面振兴添砖加瓦。

此外,川美每年举办300余场公教活动,向300余万线上线下公众开放;2019年起实施“中国社区美育行动计划”,以社区在地创作工作营、社区文化讲堂、社区空间改造等形式,持续推动艺术与社区的互参。

面向未来发展,以主题创作引领价值塑造

“命题里有国家,画笔里有使命,作品里有人民”,正是四川美术学院在高等美术教育新征程上的坚定信念与行动指南。

重庆酉阳叠石花谷乡村艺术季。

川美把主题创作当成重头戏,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学校不断鼓励和引导师生,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伟大实践中找创作题材,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里找创作灵感。

近年来,川美在主题创作领域成果丰硕,先后组织开展了20余次主题创作活动,举办了“艺绘新时代主题创作展”等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主题展览。这些展览以艺术的形式展现了国家的发展成就、时代的进步风貌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一股正能量。

学校6件作品通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验收。

经过实地参观和深度探访,来自全国的主流网络媒体记者纷纷为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思政”的育人实践点赞,声称:“这是一场立足教育本质、顺应时代呼唤、面向未来发展的综合性育人探索。”

编辑 唐佳洁

责编 陆旺

审核 黄新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