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南丹县:党建引领打好融合发展“组合拳”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钟亮 王世杰
通讯员:范鸿雁

近年来,南丹县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围绕农业、文化、旅游三大板块,打出融合发展“组合拳”,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深挖文化,形成了“以农促旅、以文兴产、以旅富民”的乡村振兴新格局,持续释放发展活力。

▲2025南丹音乐节上,河池本土乐队瓦依那表演结束后与台下观众合影。

▲2025南丹音乐节上,台上台下激情互动。  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

▲2025南丹音乐节上,音乐人老狼与台下观众比心互动。

▲南国早报“奔县旅游团”走进大美南丹。

组织聚力,构建融合发展“红色引擎”

当地党组织牵头成立文旅融合产业发展联盟,统筹土地、资金和项目,乡镇党委统筹资源与政策;村级党组织协同推进产业,形成跨村协作网;市场化平台专业运作项目,实现村企社资源高效整合,打造“1+N+1”乡村振兴联动模式,已成功打造多个农文旅综合体示范区。

▲南丹县2024年“党旗引领 农市大集”开集暨巴平乡村振兴产业园开园仪式现场。

建立“党员示范岗+产业链”模式,引导农户参与特色种植、民宿经营和农产品加工,激活合作社联农带农机制,推动集体经济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科技引领,扎实推进电商服务基层

南丹县扎实推进电商服务进村入户工作,成效显著。扎实创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在自治区组织的第三方评估考核中获85.6分,在全区排名第二,并在全区电商进农村暨电商扶贫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全县已建成农村电子商务乡镇级服务站11个,村级电商服务点58个,村级电商网点行政村服务覆盖率达 50%以上。

▲外国人尼克参加当地丰收节活动。

产业赋能,擦亮农文旅融合“新名片”

依托生态与民族文化优势,南丹努力抓好“一村一品”建设,培育“田园观光+非遗体验”“红色教育+生态康养”等多元业态。深化农业提质增效,重点推进桂西北肉牛、南方种草养畜国家级项目。加快三谋“白+黑”生猪全产业链建设,推动“巴平米”、高山油茶和烤烟产业发展。投入760万元实施“千村引领,万村提升”工程,打造精品村1个、示范村10个、提升村14个。整合衔接资金220万元,培育新增的8个庭院经济示范村,促进农民增收。

▲云水谷肉牛生态养殖产业现代化示范区

南丹与贵州荔波县联合打造“黔桂跨省旅游示范区”,形成市场联拓、资源联享格局,开辟荔波—南丹—巴马精品线,近两年吸引了300多万名赴荔波游客进入南丹。与贵州榕江县签约“村超”全国赛广西赛区合作协议,推动两地文旅产业交流,共享文旅IP。

文化铸魂,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南丹基层党组织引领文化传承,设立“党员文化宣导队”,深挖白裤瑶铜鼓文化,厚植“康养避暑胜地•世界白裤瑶乡”品牌。联合企业、合作社举办农民丰收节、蚂拐节、白裤瑶年街节等系列民俗活动,吸引百万游客。联办全国学青会山地车赛、广西篮球联赛等赛事,打造“体育+旅游”新名片。

▲吾隘那地蚂拐节活动。

该县抓住瓦依那乐队爆火的契机,以音乐为媒介,先后举办“一碗米酒”“那田秘境”“大地轰鸣”音乐节,将民族元素与摇滚音乐融合,打造县域音乐文旅现象。2025年音乐节期间,南丹县累计接待游客2.58万人次,旅游营收约1597万元。

▲2025南丹音乐节上,河池本土乐队瓦依那主唱岜農演唱歌曲。

▲2025南丹音乐节上,众多乐迷涌入南丹体育场。

生态护航,绘就绿色发展新图景

南丹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将生态保护纳入党建考核。将丹泉酒业生产基地打造为集酿造、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国家4A景区,深度融合工艺、文化与体验,获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区、世界最大天然藏酒洞等荣誉,实现厂区变景区。探索“生态修复+全域旅游”模式,将笼箱盖废弃矿山建成枫杏国家4A景区,案例入选全国干部培训教材。

▲笼箱盖枫叶

以易地搬迁群众致富为目标,该县投入10多亿元打造“瑶望天下”国家4A景区,以白裤瑶文化为载体,实现搬迁群众家门口就业创业,成为国家发展改革委推介的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典型案例,实现瑶乡变景乡。

当前,南丹正加快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县”,聚焦“特色产业提升、文旅品牌打造、数字乡村建设”三大工程,聚力描绘“产业兴旺、宜居宜业、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编辑 王世杰

责编 钟亮

审核 练才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