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他从九万大山深处捧出清泉,让“好水”成为广西名片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练才榕 王世杰 实习生 彭菲菲 李晓玉

编者按:

时代浪潮奔涌,八桂气象峥嵘!在“双循环”与RCEP交织的壮阔图景下,广西正屹立开放潮头。这里,一群弄潮儿以破界之勇、连横之智,于市井烟火织就全球经纬,在新兴疆域锚定未来坐标!他们是智造革新的破冰者,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擎炬人,是向海图强的开拓家,更是以新质生产力重塑八桂发展的基石力量。他们的事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他们的创业,起于微末,成于非凡;他们的精神,如星火燎原,似惊雷激荡。南国早报携手广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重磅推出《BOSS来了!》全媒体访谈录,致敬先锋,激荡时代!让我们共听开拓者的铿锵足音,解锁进阶的密钥,汲取奔涌的伟力,在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的宏图中,共绘山高水阔、万象更新的磅礴篇章!

在今年的春尚大典现场,广西九千万水业集团联合创始人陈革热情地向众人介绍他的好水,还不时地将一瓶瓶水递给在场嘉宾和观众。在陈革心中,递出的每一瓶水,都承载着他内心坚守的信念。正是这份信念,引领着他从九万大山深处的一汪清泉起步,带领“九千万”水业走过了18年充满挑战与坚守的创业征程。

探秘水源 好水孕育“九千万”

陈革的创业轨迹,始终与健康紧密相连。他是食品工艺科班出身,早年深耕快消品与医药行业。2007年,朋友一句“广西罗城有个地方的水喝起来格外舒服”的推荐,促成了他的人生转折点。

“第一次去罗城,车在盘山路上绕了很久,越往深处走,草木清香越浓。”陈革至今难忘初见那片水源地的震撼:九万大山的自然保护区里,溪流从喀斯特岩层间渗出,水温常年稳定在18℃左右,掬一捧清泉入口,清甜柔滑。

“做医药的人对‘安全’有执念。”随后,陈革将水样送往上海权威机构检测。检测结果令人惊喜:水中富含锶、偏硅酸等天然矿物质,更因岩层中的天然电气石,形成了独特的小分子团结构——这种水更易被人体吸收,烧水几乎无水垢。更难得的是,水源地周边50公里内无任何工厂,重金属、农药残留、抗生素等指标均“未检出”。

“我们想把这汪好水,分享给更多人。”于是,“九千万”这个带着使命的名字应运而生。陈革介绍,为了保证“九千万”水源纯净,他们每年会投入超百万元的维护资金,还在水源地设立了三层防护区:核心区严禁进入,缓冲区定期巡检,外围区联合村民生态保护。

陈革(左)接受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专访。本文图片由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杨翊摄

创业维艰 山洪冲不垮的坚守

创业初期,大家靠的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干劲。陈革回忆,当时,他们在南宁的办公室只有一房一厅,缺乏制度和管理,七八名销售人员全凭一股冲劲跑市场。

陈革(左)参加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服务合作伙伴授牌仪式。资料图片

真正的考验来自罗城的“天险”。水源藏于深山,通往外界唯一的山路长约15公里,最窄处仅容一车通行。每年雨季,就会存在塌方和泥石流的风险。2013年一次暴雨过后,滚落的巨石堵死道路,几十吨待发的水困在厂里,全区各地中转仓及配送服务商仓却早已见底。

“我们带着员工,拿着铁锹,连夜清理塌方,还得提防二次塌方。”为了不耽误订单,保证客户的需求,陈革和团队想出“接力运输”的原始办法:先用农用车运水到塌方点一侧,再组织村民排成长队,一桶桶传递到对面大货车上。“每桶水几十斤,大家从早忙到晚,一刻没停,肩膀都磨出了血印。”正是这样的坚持和信守承诺,“九千万”保住了80%的客户。

最大的打击来自于2015年那场山洪。凌晨3时,洪水裹挟泥沙冲进厂区,1/3的新建厂房被淹,价值1500万元的灌装设备被冲走。陈革在南宁接到电话时,“手都是抖的”。陈革和伙伴们赶到现场,只见一片狼藉,多年的心血仿佛一夜归零。为了应对断货危机,陈革组织团队迅速行动,推出容量等值置换方案,用瓶装水弥补供应缺口。同时,逐一向客户解释,用真诚赢得理解——配送时间延长至4小时,最终没有一位客户放弃。

陈革。

灾后,“九千万”投入数百万元,将厂房周边防护堤加厚至普通标准的4倍。陈革介绍,他们还联合政府硬化加固山路,在易塌方路段安装智能监测设备,“现在下暴雨也能提前预警”。

发展转型 让“好水”成为广西名片

如今,除了为大众提供天然矿泉水,“九千万”还在文旅融合上迈出了步伐,接入非遗手作、生态农产品等元素,希望通过“一瓶好水”串联起广西的生态之美与人文之韵,让“九千万”品牌成为“行走的广西名片”。

陈革和公司伙伴一起讨论工作。

“水行业可赋能千行百业。”陈革介绍,目前,“九千万”已与青秀山风景区合作定制联名矿泉水,水瓶印上青秀山风光,让其成为游客带走的“广西记忆”;下一步,他们还计划将德天瀑布、巴马长寿村等广西文旅IP融入包装,让“九千万”的每一瓶水都能成为广西旅游宣传名片。

同时,“九千万”还尝试与“广西水果”相结合。研发团队将罗汉果、沃柑、百香果等特色果蔬提炼成速溶颗粒,嵌入瓶盖设计,让消费者拧开瓶盖即可制成天然冷泡饮料。这种“水+特产”的创新,既保留了水的清甜,又赋予产品地域文化属性。

“九千万”运输车行驶在山间道路上。资料图片

产品创新从未停止。针对儿童发育特点,“九千万”的团队研发出低钠儿童水(钠含量仅为普通矿泉水的1/3),市场反响很好。陈革说,接下来,他们还将推出专为泡茶设计的专属水,“测过pH值和矿物质含量,泡普洱能激发茶香,泡龙井更显清甜”。

陈革(左)与明星王祖蓝合影。资料图片

“卖水只是起点,我们想做的是‘家庭健康生活的服务商’。”2018年,陈革在行业峰会上提出这一理念时,不少同行觉得他们是“不务正业”。但他深知,单一水产品已难满足客户的生活需求——用户订水时,或许还想顺便买袋米、订箱水果。

转型第一步是投入数百万元打造出智能服务系统。“这个系统打磨了两三年。”陈革介绍,用户在小程序下单后,系统会自动匹配最近仓库,算法规划最优配送路线。后台还能实时监控水质、库存,分析用户饮水习惯,兼具销售与管理功能。

“我们所有的产品必须过‘三关’:产地溯源、农残检测、口感盲测。”陈革介绍,如今,他们的平台已积累数十万用户,不仅卖水,还接入了多种广西特产。不少老用户的生活采购都通过“九千万”的平台完成,非常省心。此外,“九千万”还在香港设办事处,计划通过跨境电商将广西好水和特产送入粤港澳大湾区家庭,“香港人对水质要求高,我们的水在当地认可度很高”。

不同于传统经销商模式,“九千万”坚持直营,从生产线到末端消费者,品牌全程把控。同时持续优化服务,让品牌与数十万家庭建立了直接联系,“九千万”也从水商变身为值得信赖的家庭健康生活管家。

陈革。 

厚积薄发 跟上时代才不会被淘汰

这名“70后”创业者业余爱好不多,学习是主要的一项。“我每天必须保证1小时的阅读时间,出差就在飞机上看书。”陈革说,除了通过广泛阅读学习,他一有时间就会到深圳、贵州等地学习先进经验。

“我曾去过贵州,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的‘无人仓库’令人震撼。”陈革说,去年,他参加AI训练营后,立刻推动团队开发智能客服,“现在人工客服工作量减少了60%,用户满意度反而提高了”。

陈革的学习热情也感染着团队。他们公司每周都有“分享会”,员工轮流上台分享新技能——短视频剪辑、社区团购运营逻辑等。陈革笑着说:“知识不断更新迭代,不学习就会被时代淘汰。”

从罗城深山的一汪清泉,到服务数十万家庭的生活平台,陈革用他坚持的“四心”理念——“用医药级品控保障‘安心’,用智能系统实现‘省心’,用直营配送带来‘舒心’,用全链条溯源赢得‘放心’”,为“九千万”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路。

谈及未来,陈革目光坚定,他表示:“水是流动的,做企业也要像水一样,既能适应环境,又能滋养万物。我们不只是卖水,更要让更多人通过我们,爱上广西的好山好水,过上更健康的生活。”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梁冰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