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阮萃
通讯员:朱向荣 王语然
在南宁,有这样一群眼科医生,他们于方寸之间的眼球上“精雕细琢”,在光影交织的显微镜下“拨云见日”。从百岁老人重见清晰世界,到中年群体摆脱近视老花困扰,再到守护青少年明澈双眸——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南宁市眼科医院)的医者们,以跨越92载的匠心深耕与温暖服务,在八桂大地筑起全生命周期的眼健康防线,书写着“让光明照亮每一双眼睛”的动人篇章。
▲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南宁市眼科医院)大眼科医护人员合照。本文图片均由医院提供
白内障手术
毫米间的“微雕艺术”,十年磨剑托举患者光明
“手术台上十分钟,台下要练十年功。”这是该院党委书记,在眼科岗位从业30余年的禤中宁主任医师对白内障手术的理解。作为全球首位致盲眼病,白内障在老年群体中高发,而治疗它的手术,堪称在眼球上进行的“微雕工程”——每一个切口、每一次缝合,都要在显微镜下精准到毫米。
眼一科副主任唐寅从业至今,完成了3000多台白内障手术,回忆起自己的“磨剑之路”感慨不已:下班后的实验室里,他对着动物眼反复练习切口、缝合,模拟手术全流程。“显微镜下的手部动作不能凭感觉,一点微小晃动都会被放大。”在动物眼练习半年多后,在资深医生指导下,他先从风险较低的胬肉手术入手,再分步学习白内障手术,用了8到10年,才真正练就“稳、准、快”的过硬技术。
▲禤中宁主任医师为白内障患者做手术。
而这样的技术沉淀,在面对合并基础病的老年患者时更显珍贵。92岁的林老先生身患老年痴呆、帕金森等多种疾病、长期瘫痪卧床,手术难度陡增;患有老年痴呆的患者无法配合,帕金森患者的头部抖动更是“术中难题”。禤中宁介绍,医院构建“术前评估—术中精准—术后监测”全流程方案:为老年痴呆患者采用药物镇静配合,为帕金森患者捕捉静止间隙完成关键操作,顺利完成手术。
为了让患者安心,医院还创新“视频讲解+家属答疑+术前配合训练”沟通模式:术前播放科普视频,集中解答家属疑问,护士一对一指导患者练习“保持注视、避免眨眼”。这套组合拳,让患者依从性大幅提升,也让医院自1995年在广西率先开展超声乳化手术以来,累计完成数万例白内障手术,稳居区内公立医院前列。
作为南宁市眼科专科联盟牵头单位,医院聚焦南宁市眼科专科高质量发展改革试点项目,把“光明火种”播向基层:在基层中心卫生院建立眼科门诊,培训乡村医生,协助开展白内障手术,他们不仅自己站得高,更拉着基层医生一起走,让更多乡村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眼科服务。
屈光治疗
从“减法”到“加法”,让中年视力“一键重启”
“看手机要举远,看文件要换镜,两副眼镜来回换,生活‘手忙脚乱’。”46岁的苏先生曾被“近视+老花”的问题困扰多年,甚至无法适应渐进镜,直到走进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视光中心,接受飞秒激光老视矫正手术,才彻底摆脱眼镜束缚。术后第一天,他的双侧裸眼远视力达1.2,近视力(33cm)也有1.0,生活质量真正实现“一键重启”。
“老视化手术就像给中年人的视力‘做减法’,减去的是眼镜依赖,换来的是5~10年不用戴老花镜的轻松。”视光中心负责人冯桂强副主任医师介绍,这类手术专为40岁以上近视且老花的人群设计,术后双眼看远视力可达1.0、看近0.8以上,基本能告别眼镜。
而这背后,是屈光技术的飞速迭代,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等角膜激光手术技术不断发展成熟,能满足屈光不正人群的多种需求——不过,这类手术属于“减法”,需要切削角膜;对于高度近视或不愿切削角膜的患者,医院还有“加法”方案:ICL植入术,通过植入人工晶体实现矫正,而且具备可逆性,灵活性更高。
“没有最好的手术,只有最适合的方案。”冯桂强强调,医生会结合患者的脱镜意愿、近视度数、角膜厚度等检查结果,量身定制矫正方案。
2025年8月该院视光中心完成搬迁及重装升级后,不仅环境更舒适、设备更先进。下半年,在南宁市眼科高质量发展项目的支持下,医院将购置刚刚上市的最新一代机器人飞秒激光手术设备,广大屈光不正患者将能够享受到更安全、更精准的飞秒激光手术技术,视光中心也将跻身全国“屈光全术式”第一梯队。
比起路边普通验光,医院的医学验光更显“精准底色”。散瞳验光、屈光检查……一套全面检查下来,能避免不少误区。验光师徐嘉良介绍,此前有一名成年患者在眼镜店电脑验光显示1000度近视,到医院散瞳检查后发现只有800度,成功避开“过度矫正导致视疲劳”的坑。在这里,医学验光不只是“测度数”,更是为患者定制“视力健康方案”。
近视防控
三位一体筑防线,守护青少年“光明未来”
“一年只涨25度,比同学少涨一半还多!”在卫国小学读五年级的小路,患有近视400度,经过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视光中心的个性化防控——佩戴角膜塑形镜(OK镜)+每周一次中医按摩,近视度数增长远低于同龄人年均50~100度的水平,这让家长惊喜不已。
近年来,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凸显,医院扛起社会责任,构建“筛查—干预—科普”三位一体防控模式,为孩子们筑起光明防线。筛查是防控的第一步。近年来,医院已为南宁市10多万中小学生开展入校筛查,建立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等眼健康档案,通过早期干预让很多孩子的近视发展“踩刹车”。作为核心参与者,医院还助力制定《南宁市青少年近视防控规划》,建立统一筛查平台和质控标准,让南宁市近视防控工作更规范、更高效。在干预层面,医院提供“医学验配+OK镜+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户外活动指导”组合方案,其中OK镜通过夜间佩戴重塑角膜形态,能延缓近视发展约50%,已帮助众多青少年控制度数增长;同时,医院还引入中医按摩、翻转拍训练等创新方法,形成多维度防控体系。
▲新升级的视光中心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父母是孩子近视防控的第一责任人,他们的认知误区可能影响孩子眼健康。”冯桂强表示,未来医院不仅会持续走进学校、社区开展防控工作,还将把父母教育纳入其中——纠正“近视没关系,长大了做手术”“戴眼镜会让度数加深”等误区,让家庭成为近视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编辑 谭奕
责编 潘雯瑜
审核 张若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