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有人将“车辆统筹”包装成“车险”,低价诱惑车主入坑,等到出险时才说赔不了!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靖云
编者按

近日,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通知,规范交通安全统筹行为。通知明确,“车辆统筹”属行业互助服务,并非保险。然而,部分不法分子为谋取私利,将“车辆统筹”刻意包装、宣传成与车险高度相似的产品进行销售,导致消费者混淆、被误导,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南国早报今日推出“‘车辆统筹’不是保险”系列报道,帮助消费者认清其互助服务的本质,识破误导宣传陷阱,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将“车辆统筹”包装成类似车险的产品,利用低价诱惑等手段,让不少消费者陷入骗局。

“一年省两千,保障都一样。”南宁市民陈先生就是冲着这句话,在朋友推荐下为自家车购入“车辆安全统筹”。本以为捡了便宜,可当意外发生,拿着“保单”去理赔时,对方一句“这不是保险,赔不了”让他瞬间傻眼。记者采访了解到,像陈先生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许多消费者因低价诱惑陷入“车辆统筹”的陷阱。

低价诱惑与“熟人滤镜”,让不少人上当

“当时业务员给我报价,比正规车险便宜挺多的,还送两桶机油。”陈先生告诉南国早报记者,之前他经朋友推荐,在某“统筹”公司购买了一份看似优惠的“商业保险”。然而,当车辆发生事故后,他才发现这份“保单”实际上是交通安全统筹服务,他手里那张“保单”上盖的公章并不是保险公司,而是一家物流公司。统筹方以各种理由拒赔,声称这不属于保险范畴,但可以给少量补偿。

华安保险广西分公司车险部专业人士指出,不法分子正是利用消费者认知不足,通过价格低、理赔快等诱惑性宣传吸引客户。消费者往往以为自己买的是保险,直到出险才发现其中的差别。交通安全统筹缺乏偿付能力及准备金的监管,一旦赔款超过收入,就可能崩盘,消费者根本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

除了低价诱惑,“熟人滤镜”也让不少车主上当。部分车主在熟人介绍下,稀里糊涂就购买了统筹“保单”服务。车主陆先生有一辆大货车,从事水果、家电等货物运输工作。在熟人的销售误导下,他购买了“车辆统筹”。2025年3月,他的货车发生严重追尾事故,导致前车受损、车主重伤,医药费高达100万元以上。然而,当他找到统筹公司时,却无法获得理赔,陷入了重大损失和困境。

业内人士称,除价格因素和熟人推荐外,也有部分车主存在侥幸心理,觉得小事故能赔就行;还有些车主文化程度有限,看不懂条款,仅凭他人一句“这个一样能赔”就签字购买,最终落入陷阱。

 “保单外衣”与刻意误导,车主难辨真假

8月14日,记者在车友群中了解到,不少车主都遭遇过“统筹险”的销售误导。网友“文伊”自嘲,最近仿佛掉进了“统筹窝”,接连收到两份类似保险的统筹报价单,乍一看和以往的保险单没什么区别,业务员的话术也是将统筹合同包装成“保单”,价格还相对便宜。她一开始心动不已,幸好找从事保险行业的朋友帮忙查看,才避免了上当。

网友“文伊”收到的“车辆统筹”报价单高度模仿车险保单。 受访者供图

大多数车主反映,一些统筹公司冒充正规保险公司(如“平安”“太保”“人保”等)进行销售,公司名称鱼目混珠,业务员使用的报价单、合同格式也与正规保险公司极为相似。华安保险广西分公司车险部专业人士指出,这正是销售误导的高发套路,统筹公司刻意模仿保单格式,让消费者下意识以为是保险。它们在业务办理流程、出具的报价单和保单等方面与正规保险公司高度相似,极易让消费者混淆。人保财险广西分公司车辆保险部负责人提醒,部分车辆安全统筹机构还会利用“高额返利、分期付款、预付赔款”等方式吸引运输企业经营管理者。

若已购“车辆统筹”,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对于已经购买了“车辆统筹”且无法获得理赔的车主,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呢?人保财险广西分公司车辆保险部负责人给出了以下建议:

首先,核对合同条款。仔细核实安全统筹合同中关于理赔的具体约定,包括理赔条件、流程、责任范围等。若合同未明确约定或存在模糊条款,可要求统筹公司解释说明。

其次,收集证据。保留与事故相关的所有证据,如事故认定书、维修记录、医疗费用清单、统筹合同原件、缴费凭证等。这些证据在后续维权过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与统筹公司协商。主动与统筹公司沟通,要求其按照合同约定履行理赔义务。明确指出事故符合理赔条件,并提供相关证据支持。若协商无果,可要求统筹公司书面说明拒赔理由,然后投诉举报。若统筹公司无理由拒赔,可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或消费者协会投诉,反映其拒赔问题。若涉及虚假宣传,如冒充保险公司销售,可向金融监管部门举报。

第四,走法律途径。若协商和投诉均未能解决问题,可依据合同约定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需要注意的是,安全统筹合同不属于保险合同,不适用《保险法》,而是受《民法典》合同编约束。在诉讼中,需证明事故符合合同约定的理赔条件,且统筹公司存在违约行为。若胜诉,可通过法院强制执行统筹公司的财产。


南国早报《金融消费对话间》栏目,是广西百姓口碑榜——金融服务口碑榜的常设栏目,致力于搭建市民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沟通桥梁。在这里,市民网友既可以倾诉金融消费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南国早报将协助发声以推动问题解决;也可以提出投资理财领域的专业疑惑,本报将代为咨询权威专家,为消费者提供专业解答。

▲扫码进入“金融消费对话间”栏目专题,留言或提问。


相关报道

多部门联合喊话车主: “车辆统筹”与车险区别很大

怎样买车险才不掉坑?先想清楚“保什么”,再决定“花多少”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徐丽青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赵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