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艺 梁雅佳
在刚刚过去的暑假,孩子们的假期生活没有统一答案:有人暂别城市喧嚣,在田间地头亲近大自然;有人背起行囊远行,在研学路上丈量世界;有人挥汗如雨,在运动中锻造意志;也有人化身“旅行策划师”,解锁独立技能。孩子们的不同选择,却装满了同样的欢乐与收获。
回农村亲近大自然
这个暑假,五年级的阳同学告别城市里的补习班和手机,被爸爸妈妈送回了桂林农村老家。和阳同学一起被打包回老家的,还有两个和他同龄的表哥、表妹,3个同龄人一起进行“田间冒险”,度过了一个亲近大自然的暑假。
在老家,爷爷奶奶出门干农活,阳同学就要一起跟着出门。起初,他十分想念他的手机和电视,但是熬过了“磨合期”,3个同龄的孩子很快找到了乐趣,一起坐在田埂上拔草抓蚂蚱玩,一起种红薯和香瓜,还开发了钓鱼的新技能。
8月中旬,晒黑了的阳同学被接回了家,提前收心。爸爸对阳同学的变化很满意,他觉得儿子对手机的依懒性没有那么强了,饭量变大了,动手能力也强了很多,“这样的暑假能让孩子懂劳作、知珍惜,还摸清了瓜果成熟的道理,很有意义”。
研学路上收获多
这个暑假,也有不少学生参与研学游,有了独特的收获。8月16日,由广西日报传媒集团、自治区对外友协主办,南国早报、当代生活报·南国少年承办的“壮美少年 友行天下”中国—东盟青少年友好使者越南行活动,准时出发。在为期6天的行程里,小使者们领略了“海上桂林”下龙湾的秀丽风光,和越南同龄学生结下了跨国友谊,参观广西出海企业、走进越南学校,还有机会在东兴口岸的国界碑,上爱国主义教育课。更难得的是,他们还走进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和外交官交流。
“壮美少年 友行天下”中国—东盟青少年友好使者在下龙湾合影。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 朱婷婷摄
此次行程,小使者们的感悟颇多。有小使者说,她增长了见识,自理能力也大大提升,外交官的鼓励让她读懂了“使者”的担当。还有小使者说,旅途中的美好瞬间,让她明白了真诚和善意能跨越语言与国度;旅途中的见闻,让她明白了“友行天下”需要用脚步丈量、用心去体会。
家长陈先生说,孩子回家后,不停讲述在越南的见闻和感触。他认为,孩子不仅是简单的打卡,还有很多宝贵的收获:扩展了视野,学会了独立、合作;增强了对祖国的自豪感,在心里种下了国际友谊的种子。
坚持锻炼为暑假“充电”
“暑假不是用来躺平的,而是给自己‘充电’的好时机!”即将成为高一新生的李同学,利用暑期时间进行体能训练,锻炼身体。
7月初,李同学的爸爸便为他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运动内容包括热身、慢跑、核心训练等。李同学上午吃完早餐后,10时开始在小区楼下运动,通过仰卧起坐和深蹲来增强腰腹与下肢力量。这样的计划,他通常保持一周3次。其他时间,他会约上同学打1小时篮球。有时,他也会跟爸爸到健身房进行一定强度的重量训练。
训练初期,李同学曾因肌肉酸痛想过放弃,但他咬牙坚持了下来。“现在爬楼梯不喘气了,整个人也更有精神,开学后肯定能更好地适应体育课!”李同学称,完成这个计划需要持之以恒与耐力,也培养了自律与坚持的意识。他相信保持身体的锻炼也能促进文化学习的进步,以更健康的状态迎接高中生活。
高考生独立策划旅行路线
这个暑假,即将踏入大学校园的卢同学,用一场温馨的家庭毕业之旅,给自己的暑假赋予了特别的意义。
7月时,卢同学和家人计划去青岛玩。她主动承担起“策划员”的角色,从查攻略、订民宿到订机票、选餐馆,每一步都兼顾家人的喜好、预算和行程便利性。她还特意准备了一本出行手账,不仅标注好必去景点的开放时间,还提前查好青岛的天气,细心提醒家人带好防晒用品和应对早晚温差的薄外套,把每个细节都考虑得周全。
抵达青岛后,卢同学的暖心行动更是处处可见。逛八大关时,她提前查好每栋老建筑的历史,化身小导游,把红瓦绿树间的故事讲给家人听;傍晚来到小麦岛,她和父母一起看海上日落,听着海浪声分享未来的大学计划。
卢同学在青岛游玩。受访者供图
“看到家人玩得尽兴,还认可我的旅程规划,特别有成就感。”卢同学说,这场毕业之旅不仅让她开拓了见识,更让她在筹备的考验中学会了如何关心家人、周全考虑问题,也锻炼了独立做事的能力。带着这份成长与信心,她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充满期待。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徐丽青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谭双梅
审核 梁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