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桂林乡间的
地质学巨擘李四光
全民族抗战期间
李四光和众多地质学者
为何现身桂林
居住桂林乡间的李四光
凭什么
在《Nature》杂志上发表论文
李四光在广西发现一种矿石
若干年后
这个发现
引起毛主席高度关注
这是一种什么石头
为什么它的发现
改变了新中国的命运
南下桂林 坚定科学救国信念
这是一张
拍摄于1937年的照片
拍摄的地点是广西桂林
这是中国最早一批
研究地质科学的先驱们的合影
他们中间簇拥着的
正是世界闻名的
地质学巨擘李四光
1937年12月
南京沦陷之前
国民政府要求所有机关研究单位
搬迁到重庆等西南地区
李四光担任所长的地质研究所
也在搬迁名单之内
但在李四光的心中
科学救国的信念十分坚定
他认为越是在国家危难之时
科学发展越不能中断
广西作为内陆地区
更适合长期抗战
并可以通过地质学的研究
支持战时经济
不畏艰辛 建立桂林科学馆
于是
李四光决定率队
前往地质资源丰富的广西桂林
但当李四光带着妻子和女儿
义无反顾地到达桂林后
时常遭到日军轰炸
处境十分危险
李四光外孙女 邹宗平:
“我妈妈14岁的时候得了一场伤寒,空袭怎么办?她跑不动,我爷爷就让我奶奶缝一个大口袋,一听警报就把我妈往口袋里一装,扛起口袋就跑。”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
李四光在桂林
建立起桂林科学馆
科学馆集科研 实验 科普于一体
成为战时西南地区
重要的科研中心
推断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
在《Nature》发表论文引起世界震动
这些珍贵的手稿
是李四光在桂林工作期间留下的
他走遍了广西70多个县份
对各地的地貌特征 矿产资源
做了大量考察
留下了无比珍贵的资料
在桂林
李四光发现了
一块儿弯曲的砾石
李四光看到了
它曾在千万年的岁月里
受到冰川挤压的痕迹
推断出中国曾存在第四纪冰川
和岩石具有可塑性等理论
他将这一发现写成文章
发表在英国《Nature》杂志上
引起了极大震动
李四光在艰苦条件下
坚持真理 探索自然的执着精神
让全世界看到
在中国这片饱受战火的土地上
依然迸发着科学的力量
发现铀矿石
为新中国打破核威慑树立信心
也正是在全民族抗战期间
李四光带领地质研究所
在广西考察时
在钟山县的一个山洞中
发现了一种奇特的矿石
它呈现出黄绿色
散发着淡淡的金属光泽
李四光马上认出
这是放射性矿物铀矿的特征
他早已预见
发展原子能的重要性
可惜身边没有
测定放射性元素的伽马仪
于是将这个地方记在了心里
新中国成立后
世界局势风云变幻
核威慑的阴云步步迫近
这时的李四光
已经成为
新中国第一任地质部部长
他将从广西钟山县
找到的铀矿石
带到了毛泽东主席的面前
向祖国和人民证明中国有铀矿
李四光外孙女 邹宗平:
“那个矿的重要性,不是在说我给你提供了多少原料,而是给当时中国人有了一个信心,并不需要依赖外国人去到外国去买,我们自己有自己的铀矿,所以大家就更有信心了,再接着去找,后来找了很多。”
踏遍千山万水
当年矿石终成东方巨响
1955年
在李四光的指导下
全国系统开展铀矿普查
最终发现211特大型铀矿床等
多处铀矿资源
为中国核工业发展
提供了关键保障
1964年
一声惊天巨响
宣告中国核爆炸试验成功
有力打破了
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
如今
李四光建立的桂林科学馆
依旧矗立
那些他曾走过的深山
现已布满后继者的脚印
越来越多的地质学家前赴后继
继续探索和开拓中国地质学
编辑 黄韵伊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刘飞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