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陈诗圆
“有人说您是广西版的张桂梅,对此您怎么看?”
“我很佩服张桂梅老师,但我是地道草根的瑶族妇女,我不是高山,我只是一座桥,我希望孩子们通过这座桥去看外面的世界。”班爱花回答道。
这是南国早报《山脊下的妈妈:24年托举2000多名孤儿与留守儿童》报道中的片段,讲述了河池大化瑶族妇女班爱花用24年时间,在大山中搭建起一个爱心家园,托举起2000多名山区孩子未来的暖心故事。
班爱花辅导学生做作业。
为了记录班爱花的故事,记者开展沉浸式跟访,全程恪守“三不”原则——不干扰真实状态、不设计摆拍镜头、不过度渲染情感,记录下了一系列真实生动画面。轻声唤醒睡眼惺忪的孩子,在门口张望孩子们放学归来的身影,弯腰为孩子们分餐,深夜为孩子们掖好被角……这些看似平常的举动,班爱花日复一日地坚持了24年。
2025年6月,经南国早报报道后,班爱花的感人事迹引发广泛关注,南国早报抖音号点赞量超过11万,全平台阅读量达222.6万,多名爱心人士积极捐款为孩子们提供帮助。
【影响】
南国早报关于班爱花的报道成功入选中宣部“三好作品”。6月10日,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联合南国早报,为班爱花颁发“小微公益行动者专项奖”及一万元正能量奖金,向班妈妈致以深深敬意。
这篇报道不仅生动刻画了班妈妈的艰辛付出与无私奉献,还真实反映了爱心家园面临资金短缺等现实困境,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当地教育、民政等部门实地探访后,承诺提供后续支持,从而为爱心家园注入新的力量。
编辑 梁冰欣
责编 谭双梅
审核 段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