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第28集|《卖报歌》词作者的桂林岁月

来源:纪录广西 发布时间:
   



《卖报歌》词作者的桂林岁月


 

安娥


儿童歌曲《卖报歌》家喻户晓

鲜为人知的是

它的词作者安娥

曾在桂林执笔为枪

开展文化抗战工作

她是西南剧展十人评剧团成员之一

她与田汉组建四维儿童训练班

是中国戏曲学院的前身

她还与田汉为一所中学创作了校歌



受聂耳之邀

创作经典歌曲《卖报歌》


     

“啦啦啦 啦啦啦 

我是卖报的小行家

不等天明去派报

一面走一面叫

今天的新闻真正好”

这首家喻户晓的《卖报歌》

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

词作者是当时

上海文艺界小有名气的才女

安娥


1933年

作曲家聂耳

遇到一位家境贫寒的报童

深受触动

邀请安娥共同创作《卖报歌》

 



     

《卖报歌》




安娥走上街头

亲身体验卖报生活

写下的歌词生动描绘了

旧社会底层儿童的苦难

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成为中国儿童歌曲的经典之作


 

电视剧《阵地》剧照



以笔为枪

抗战音乐燃炸桂林城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

安娥辗转武汉 重庆多地

开展文化抗战工作

先后担任

“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还以《广西日报》战地记者的名义

赴战区采访

桂林抗战文化城

是安娥战斗的关键一站


   

你们,包括洪深导演,最好到桂林去,那里需要你们这样的领军人物。

     

我向他转达首长的指示。


1942年

安娥以文艺工作者的身份

来到桂林

她此行的目的

是为了和革命同志

《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

田汉会合

共同在桂林开展文化抗战工作

田汉当时在桂林组建了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西南第一个民间剧团

新中国剧社


 

田汉


 

电视剧《阵地》剧照

1944年2月

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

和爱国戏剧家的号召下

一群追求进步的戏剧工作者

以抗日救亡为主题

在桂林举办了

轰动全国的西南剧展

3个月里先后有

17家话剧团体

上演了36台大小剧目

为全国人民投入抗战

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电视剧《阵地》剧照


安娥作为西南剧展

十人评剧团成员之一

对抗战戏剧和音乐

做了有益的引导


她还为大型话剧

《怒吼吧,桂林!》的主题曲

《怒吼吧,桂林!》

和插曲《醒一醒吧,大后方》

《卖花歌》等创作歌词

歌词激昂 

燃炸全城


“同胞们 同胞们

战士们把生命献给国家

我们把血汗献给抗日军”


 

西南剧展十人评剧团合影 安娥(第一排左二)


在桂林期间

安娥尽管贫病交加

但创作依然活跃

她的长篇报道

《征途私感》《征途杂感》

在《广西日报》连载

对前线采访生活

进行了真实 细致的描写

自叙体作品《我怎样离开的母亲》

也完成于这个时期

具体 生动地记录了

安娥在20世纪20年代的

激进思想和行动


 

电视剧《阵地》剧照  安娥  王丽坤(饰)



薪火相传

与田汉联手培植艺苑新苗


安娥和田汉

也十分关心

青少年的文化艺术教育问题

为培养京剧事业人才

他们和文化界人士

在桂林等地

召集了一批儿童组成剧团

也就是中国戏曲学院的前身

四维儿童训练班


     
     

四维儿童训练班 安娥(第二排 右三)

安娥经常为孩子们

传授文化知识

帮助他们修改剧本

带给他们

进步戏剧观和爱国主义思想的

启蒙教育


安娥和田汉

还在桂林市立中学

也就是现在的

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任教

并为学校谱写了铿锵校歌

高亢昂扬的曲调

振奋人心


     

田汉(左) 安娥(右)


望城岗上清风绕

望城岗上歌声高

哪怕荆棘满山岗

我把锄头锄野草

锄野草 长新苗

长出梧桐万丈高

要做当今栋梁材

发奋读书身体力行

莫把时光空过了

新青年 志气豪

时刻准备把国报

努力练我身和心

树木树人靠勤劳

心中切记牢

创造劳动 劳动创造 创造劳动


     



烽火笔墨

皆是战场

在桂林的战火硝烟中

安娥执笔为枪

谱写的抗日赞歌

持续激发着

民众抗日救国的热情


编辑 邱晨

责编 梁冰欣

审核 胡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