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广西已有学校推行“无作业日”,有人欢喜有人忧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梁雅佳 李艺

日前,教育部发布10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保障措施,明确提出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鼓励每周设置一天 “无作业日”,以缓解学生考试升学焦虑。消息一出,引起广泛关注。连日来,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走访了解到,广西已有部分学校率先探索推行 “无作业日”,或通过 “作业熔断” 等创新方式减负。对此,有人欢喜有人忧。

多校落地实践,形式各具特色

广西多地学校已积极响应“无作业日”倡议,结合办学特色推出具体方案,百色市右江区多所学校的实践颇具代表性。

自今年4月起,百色市右江区迎龙第三小学将“无作业日”与“全员运动日”结合,确定每周三为全校统一“无作业日”。该校校长韦海成介绍,当日学校不布置任何书面作业,还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多样化活动,涵盖地面游戏、球类运动、民族特色项目等,科技、艺术、体育类活动占比约60%。目前,超93%的家长积极配合,形成育人合力。

“无作业日”当天,右江区迎龙第三小学的学生正在玩“民族蹲”趣味活动。本文图片均由百色市右江区融媒提供

百色市右江区实验小学则将每周四定为“无作业日”,聚焦亲子陪伴与兴趣培养。当日,各学科不布置任何家庭作业,学校开设了丝带绣、仿银饰制作、足球、科技、戏曲等30多个特色社团。该校教育集团总校长赵婷表示,学校鼓励学生在家长引导下选择1~2项活动参与,如亲子阅读、体育训练、劳动实践等,助力学生兴趣培养和能力提升。

记者在南宁市教育部门的官网查询发现,目前暂无“无作业日”的相关文件。但记者多方了解到,南宁不少学校通过其他方式给作业减负。有小学规定晚上9时30分后未完成的作业无需再做、次日不补做,老师不责备;还有学校将“免写一次作业”作为奖励,激励学生表现等。

各方声音不一,利弊引发热议

“无作业日”推行以来,一些家长表示支持。市民廖女士介绍,平时督促孩子写作业经常起摩擦。“无作业日”让孩子能和家人一起做饭、做游戏,亲子互动增多,感情更融洽。市民阳女士表示,“无作业日”让孩子有了自主安排的空间,能专注做感兴趣的事。

有部分家长则表示担忧,认为少写一天作业会影响知识巩固。还有的家长顾虑,若只是自家孩子学校推行“无作业日”,而其他学校孩子正常刷题,长此以往会拉大差距。

“无作业日”里,右江区实验小学的学生们在玩立定跳远游戏。

市民欧女士担心,“无作业日”流于形式,怕孩子把时间都花在看电视、玩手机上 ,期待学校多安排运动、实践类活动,让孩子在自主探索中收获成长。

学生们就普遍欢迎“无作业日”。不少学生表示,“无作业日”能多进行户外活动、阅读或发展兴趣,能缓解身心压力。百色市右江区实验小学的数据显示,自今年4月实施“无作业日”以来,学生健康达标率提升至88%,视力不良率下降 32%,心理咨询室访问率下降20%,整体学业成绩上升8%,实现“作业减量提质、兴趣显著提升”的双重转变。

“无作业日”≠取消作业,各方支招助多元发展

“无作业日”并非简单地取消作业,而是对教学质量、教师能力和家校协同的综合考验。

百色市右江区迎龙第三小学舞蹈教师韦晓薇说,“无作业日” 让学生能专注兴趣活动,不仅提升了对舞蹈的热爱,还锻炼了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百色市右江区实验小学教师谭桂甜则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在轻松氛围中引导学生学习探索,巩固教学效果。

推行“无作业日”,部分家长“暗中加餐”成为一道难题。右江区迎龙第三小学的工作人员透露,约7% 的家长因担心孩子进度落后,会额外布置作业。为此,学校一方面提升课堂效率、优化作业设计,保障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家长会、开放日展示学生综合素养进步,转变家长观念。

“‘无作业日’对学校和家长都是挑战。”广西一所公立小学班主任坦言,作业的本质是育人而非刷题。学校需打破课堂界限,将教育延伸到社会实践;教师要从作业布置者,转变为资源链接者与活动设计者,激发学生内驱力。同时,家校协同至关重要,需引导家长理解政策意图,避免盲目报班加码。建议家长利用“无作业日”,根据孩子特点,引导他们参与家务、培养兴趣或进行亲子互动。让孩子在接触现实、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获得多元体验,实现全面发展,这也是“无作业日”的初衷。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陈诗圆

校对 麦雪莉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李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