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最新!广西发现两栖类新物种

来源:南国早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张文卉
通讯员:黎斯琴

近日,广西师范大学与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团队合作“官宣”,在广西猫儿山发现两栖类新物种——刘三姐纤树蛙,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动物系统学与演化》上。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吴享键介绍,研究团队在2024年和2025年进行猫儿山两栖类监测期间,共采集到6个纤树蛙成体标本,通过形态学“看长相”、分子系统学“测基因”、鸣声学“听歌声” 这三重严谨分析,最终确认为两栖类新物种。

为何以“刘三姐”为名?正因其鸣声悠扬,宛若山歌,目前仅发现于广西,科研人员便以此命名,为它披上了一层浪漫色彩。

这名新成员长什么样?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潘元强介绍,刘三姐纤树蛙属于树蛙科、纤树蛙属,体型属于小巧玲珑型,雄性体长2.7厘米—3.3厘米。雌性蛙稍大些,其身体背面呈浅褐色或深褐色,有一个独特的深褐色倒Y形斑纹。他们的栖息地位于猫儿山海拔1600米左右的竹林,每年4月初,当春意渐浓,它们便开始进入繁殖季,在竹林中“对歌”求偶。

刘三姐纤树蛙(雄性)。余国华摄

刘三姐纤树蛙的发现,具有实实在在的科学价值。此前,全球纤树蛙属共有22个物种,而刘三姐纤树蛙的加入使这个家族成员增至23种。其中,中国的纤树蛙物种也因此增加到12种,单是广西就分布有6种,彰显了广西在全球两栖动物多样性中的重要地位。

猫儿山保护区管理处科研工作人员叶建平表示,猫儿山保护区目前已知有两栖类约40种,涵盖2目11科23属,其中3种为猫儿山特有。猫儿山地处南岭山脉越城岭,其复杂的地貌是孕育生命的温床,未来很可能还有更多新发现。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发现是广西师范大学武正军教授团队余国华课题组在2025年于桂北地区发现的第3个两栖类新种。这一系列成果,逐步揭开桂北地区隐秘而丰富的生命图谱。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梁冰欣

校对 黄少华

责编 唐海波

审核 李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