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的增速、1.6%的通胀、超过1300万人的城镇新增就业……1月18日公布的2017年中国经济“年报”,向世界亮出一份稳中向好、好于预期的成绩单。 ▲图片来源网络跃上新台阶,GDP首破80万亿元6.9%——国家统计局 ...
6.9%的增速、1.6%的通胀、超过1300万人的城镇新增就业……1月18日公布的2017年中国经济“年报”,向世界亮出一份稳中向好、好于预期的成绩单。
▲图片来源网络
6.9%——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结束了自2011年开始的增速下行态势,中国经济“超预期”!
过去5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速超过7%,GDP从54万亿元增长到82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1300万人。较高增速、较多就业、较低物价搭配的运行格局难能可贵,在世界范围内一枝独秀。
过去5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区域发展协调性更强,城乡差距继续缩小,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
过去5年,中国经济国际影响力更加显著,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
▲图片来源网络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中国经济更呈现出增速稳、就业稳、物价稳、国际收支稳的“多稳”格局——
四季度GDP增速达到6.8%,经济增速连续10个季度运行在6.7%至6.9%的区间,经济韧性增强;
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创多年来的最低;
全年CPI同比上涨1.6%,物价涨幅温和;
国际收支呈现基本平衡,外汇储备规模逐步回升。
中国经济的稳中向好,赢得国际舆论纷纷“点赞”。美国《时代》杂志亚洲版的封面文章说,中国越发展,为世界带来的机遇和作出的贡献就越大。中国赢了,就是世界赢了。

▲图片来源网络
2017年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和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双双达到58.8%,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全国日均新登记企业1.66万户……这些数据背后,一个活力四射、更高质量的中国经济备受瞩目。
▲图片来源网络
这些亮眼的数据折射中国经济的新气象▼
——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从“互联网+”到共享经济,从大数据到人工智能,新产品、新产业和新业态蓬勃发展。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超过10%,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增长超过50%。
——需求结构持续改善。消费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2017年,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于资本形成总额26.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开放新格局加快构建。此前两年持续低迷的外贸,2017年实现了14.2%的强势增长,进口和出口更加平衡;全年利用外资规模超8700亿元人民币,创下历史新高,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稳步推进。
——民生获得感增强。时隔一年,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再度“跑赢”GDP增速;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6%,物价涨幅温和;12月末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
“中国经济活力、动力和潜力不断释放,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会越来越明显。”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评价说。
▲图片来源网络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三大定位的背后,推动高质量发展无疑是中国经济的关键词。
▲图片来源网络
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8项重点工作。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其中的首要任务,会议还明确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透露,2018年要推动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从总量性去产能转向结构性优产能为主,加快推动“僵尸企业”出清,加大力度治理“红顶中介”。
宁吉喆介绍,围绕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计部门将建立健全反映新发展理念的指标体系,建立反映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的指标体系、调查方法和评价办法,并进一步完善反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的统计监测体系。
▲图片来源网络
展望未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全国上下勠力同心、稳扎稳打,必将推动中国经济巨轮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扬帆远行,取得更大的历史性成就。
来源:新华社、南国早报房地产事业部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