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思县一些村落行走,常会在路口或村口发现用砂岩石凿刻而成的石狗蹲踞在一侧。近日,南国早报记者与上思县文物管理所所长王善初寻访这些有趣的石狗。据王善初调查统计,上思县境内的石狗目前仍有200多尊,承载着村民“守护村庄”的朴素愿望。
上思县加达屯放在路边的石狗。
石狗放置在路口护村屯
2 月 4 日,记者来到上思县思阳镇北湖社区加达屯,在该屯的路口就有一尊石狗,凿刻工艺稍显粗糙,只见它蹲坐在地上,面向村外,像一名护村的哨兵。
今年 63 岁的村民农日宏介绍说,加达屯有 21 户人家,这尊石狗不属于任何一家人,但每年农历大年初一早晨,屯里每户人家都会到石狗面前焚香祭拜。
石狗原本有一对。农日宏说,上世纪80年代前,加达屯旧址位于现址对面的山脚下。当时,屯里有一对石狗,是老一辈人请石匠凿出来的,放置在池塘边。但随着村民的迁移,其中一尊已经遗失。
农日宏记得长辈告诉村民,石狗是用来辟邪、看守村口的。因此,在屯里,没人敢将石狗占为己有。随后,记者来到思阳镇江平村那思屯。在该屯的三叉路口,有4尊石狗,每尊大小不一,与加达屯的相比,工艺同样略显粗糙,在外形上则有明显区别。石狗面前有焚香的痕迹。
县内村屯有200多尊石狗
王善初曾对上思全县的石狗进行过调查。他说,前些年,县内村屯几乎都保存有石狗,目前“应该还有200多尊”。石狗多数是用砂岩石凿刻而成,刻工并不精细,只是近似狗的形象。石狗高度不同,最小的高约30 厘米,最大的高约 90 厘米,多数石狗带有基墩,放置在村头、巷口、门前、山坡、水口、庙前等。
据相关资料记载,狗是人类捕猎的得力助手,人们爱护它,并赋予其神秘的属性加以崇拜。此外,狗看家护院,对人忠诚,先民认为狗具有灵性、知异物,于是,用砂岩等材料雕刻成狗的样子,蹲坐在村口,作“守村”“镇邪”之用。
“石狗兵马俑”未能面世
王善初说,石狗凿刻的具体时间难以考究,因为上面没有刻下任何字迹,但通过对上思各村屯的石狗的勘测,他认为,这些石狗多数为明、清时期凿刻安放的。前些年有人曾偷过石狗,但经过宣传教育,近两年,当地偷盗石狗的现象少了。那思屯的村民介绍说,屯里的石狗在上世纪80年代被人偷走,后来村里的老人又重新找石匠刻了几个。
在采访中,记者还听说了一件趣事——5年前,上思县曾计划打造“石狗兵马俑”,但由于石狗被当地村民奉为守护神,征集难度较大。王善初说,当时村民们的一致答复是:给多少钱都不卖。后来,相关部门提出“以新换旧加经济补偿”的建议,先由文物管理部门出资,制作一批新的石狗雕像,在石材、造型等方面均保留清代石狗雕像的原有风格,替换村屯中原有的石狗雕像。但因资金等问题,“石狗兵马俑”的设想最终未能实现。
来源|南国早报记者 钟小启 文/图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