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盆燃得旺旺的柴火,二三十人围坐,微信群里和邻镇村民隔空对山歌,兴致来了甚至唱至夜半鸡啼时。这个春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川山镇古宾村的覃春梅过足了一把山歌瘾。
古宾村距离环江县城三四十公里,这是一个喜欢唱山歌的村落。农闲时,常有村民聚在村头唱山歌。出嫁或娶亲等喜庆的日子,户主若能请来两对“山歌王”现场对歌,是很“挣面子”的事情。
覃春梅的家公家婆就曾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山歌王”。她刚和家婆学唱山歌不久,唱不了那么好,但并不妨碍她对山歌的喜爱。去年11月,她建了一个对山歌的微信群,村里和邻村爱唱山歌的三四十个村民都加入了进来,微信群里对山歌,就成为两个村春节的一项重要娱乐活动。
每天晚饭后,周边屯的山歌爱好者们陆陆续续聚到覃春梅家的院子里,这边在微信群里用山歌一招呼,那边很快应了,当晚的对歌就“开幕”了。对歌的题材很广泛,从今年收成怎么样,到今天上街买了什么,都可以编成歌唱起来。当地的山歌叫“啰嗨山歌”,也叫“七言山歌”,每句话七个字,每节六句话,还得押韵。那边唱完六句过来,这边再对六句回去。也有卡住的时候。这时,潜水在群里听对歌直播的“粉丝”憋不住了:“怎么不唱啦,快点想呀。古宾村加油!”在一旁坐镇的两位老“山歌王”也坐不住了,干脆直接告诉年轻人如何回过去。
每晚唱到什么时间也不固定,如果第二天有事,晚上九时十时就收工了。正月初一的晚上,双方又开唱了。那边男的唱着还没娶老婆,问这边女的有伴没,于是从双方条件如何,什么喜好,家境怎样,一直唱到聘礼要下多少钱。对歌对得激烈,唱得开心,直到听到第一遍鸡叫才意识到夜深了。邻居们散去时,覃春梅看了下手机,已经凌晨2时。
春节假期后,村里的中青年陆续出去打工了。晚上来对山歌的人少了。对歌的内容也变成了新年打算、舍不得离家等。微信群里,大家招呼着已经外出打工的村民,得空常常回家来,莫忘一起来对歌。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张孟君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