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晚,《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在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中,有两名广西人当选,他们就是——杨科璋、黄大年。
颁奖盛典视频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杨科璋部分从24分05秒开始;黄大年部分从55分30秒开始。)↓↓↓
杨科璋——五楼坠落仍紧抱孩子的烈火英雄
颁奖词:
有速度的青春,满是激情的生命,热爱这岗位,几回回出生入死,和死神争夺。这一次,身躯在黑暗中跌落,但你护住了怀抱中,最珍爱的花朵。你在时,如炽烈的阳光;你离开,是灿烂的晚霞。
杨科璋生前战友刘创
2015年5月29日,广西玉林市的一栋民房发生火灾,有人员被困。消防官兵赶到时,大火已将二楼的木梯完全烧毁,救援人员只能从旁边的民房楼顶绕进火场。
一名叫杨科璋的指挥员,带着三名消防员率先爬上楼顶,自上而下展开搜救。杨科璋虽然只有27岁,却是个有经验的老消防,没过多久,他就在五楼一间卧室的卫生间里发现了陈丽和她的孩子们。
因为吸入过多的浓烟,一岁半的小女孩已经休克,再不转移就会有生命危险,危急之下,杨科璋决定将小女孩先行转移。
然而当救援快要结束的时候,战友们突然发现找不到杨科璋和小女孩。原来,就在杨科璋的撤退路线旁有一个正在改建中的电梯井,遮挡井口的木板已经被火烧毁。浓烟中杨科璋不慎踩空,从五楼跌落。
战友们发现杨科璋时,他仰面躺在地上,小女孩被他紧紧搂在胸前。由于杨科璋身体的缓冲,小女孩除头部擦伤外没有任何损伤,可杨科璋却伤重不治。在生命最后一刻,他依然保持着抱孩子离开时的姿势。
为了保护小女孩,他在坠落的过程中依然没有松手。而 “大姐我救你女儿出去,你放心。”竟成了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杨科璋生前参与过200多次救援,和战友们从生死线上抢救回160多条鲜活的生命。这一次,他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最后一次救援。
杨科璋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7岁,可在大家心里他并未走远,他依然在某个地方,守护着他爱的人们。
黄大年——用生命叩开地球之门的海归教授
颁奖词:
作别康河的水草,归来作祖国的栋梁。天妒英才,你就在这七年中争分夺秒。透支自己,也要让人生发光。地质宫五楼的灯,源自前辈们的薪传,永不熄灭。
黄大年同事于平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这是一位青年在大学毕业时写给同学的一句话。他叫黄大年,那一年,他24岁。
26年后,黄大年成为了航空地球物理领域的顶级科学家,他主持研发的许多成果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那一年,他50岁。
就在这一年,我国开始实施千人计划,得知这个消息后,黄大年说服妻子卖掉经营的诊所,留下还在读书的女儿,回到了母校吉林大学。
回国后的第6天,黄大年就与吉林大学签下全职教授合同,成为第一批回到东北发展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
他带着先进技术,重点攻关国家急需的“地球深部探测仪器”。这种设备就像一只“透视眼”,能“看清”深层地下的矿产、海底的隐伏目标,对国土安全具有重大价值。而这样的高端装备,国外长期对华垄断或封锁。
从零开始的黄大年,带着研究团队日夜奋战。他出差始终赶最晚的那一程,这样就不耽误白天工作;同事经常两三点钟接到他的信息,得知新的任务。
和家人聚少离多,让黄大年心怀愧疚,他在朋友圈感叹:“可怜老妻孤守在家,在挂念中麻木,在空守中老去”。
黄大年带领400多名科技人员,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万米科学钻——“地壳一号”,自主研制综合地球物理数据分析一体化的软件系统,提高国家深部探测关键仪器的制造能力。
2016年12月8日,黄大年因胆管癌住进医院。即便在病床上,打着吊瓶的黄大年还在改方案,给学生答疑解难。
2017年1月8日,黄大年因病逝世。众多师生带着伤痛和怀念,默默垂泪,悼念送别。
“黄大年,1958年出生,南宁人……”这是他生平简历的第一句话。是的,他是南宁的儿子,更是南宁的骄傲。
“人的生命相对历史的长河不过是短暂的一现,随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黄大年
杨科璋和黄大年
为国、为民
奉献了他们宝贵的生命
不仅感动了广西
更感动了全中国
请接受我们无限的敬仰!
来源丨广西日报、广西新闻网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