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个税起征点、降低流量资费、着力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多项实实在在的惠民措施。在会场内,人大代表纷纷用掌声给报告点赞;在会场外,不少人纷纷发布朋友圈为政府点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广西代表团的代表也为报告里体现的教育、医疗、减税降负等诸多民生关键词纷纷点赞。
1、减轻学生负担 有利于素质教育
●报告摘要:抓紧消除城镇“大班额”,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要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
【代表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河池市宜州区幼儿园园长吴洁秋看着手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在第30页的“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内容上划了很多重点线。作为一名幼儿园园长,吴洁秋特别关注“多渠道地增加学前教育资源的供给”这一点。吴洁秋说:“我建议,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围,让更多孩子享受到学前教育,普及学前教育,让学前教育发展更科学、规范。在还没有纳入之前,应增加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增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政府对教育发展的需求可以说是体察入微,这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有所体现。”全国人大代表、崇左市高级中学英语教师黄花春说,“抓紧消除城镇‘大班额’,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呼吁减轻学生负担,这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素质教育。我们更希望孩子们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仅以课业来促进孩子的学习。
2、改善医疗质量 看病将更便利
●报告摘要: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40元。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
【代表声音】
“不要小看这40元钱。”全国人大代表、柳州市人民医院外科专业基地副主任吴刚说,按目前实行的医保政策,“收多少,用多少”。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40元,乘以一个地区的人口,这数字对于当地医保的“大盘子”而言可不少了。这些钱都会用在老百姓身上,“盘子”里的资金多了,相关部门制定提高相关待遇的政策时,就有了更多空间,城乡居民医保的待遇也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而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将从宏观上放宽异地就医的条件,也让老百姓看病更便利。
吴刚表示,近年来,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正在逐步缓解。比如,此前分级诊疗和紧密型医联体的实施,优质医疗资源得以下沉,老百姓看病不用再来回奔波,也能享受到同等质量的医疗服务,降低了看病的成本支出。未来,应加固加深加细现有政策,改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质量,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
3、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获得感
●报告摘要: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代表声音】
“听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提高个税起征点的内容时,大会现场的掌声是很热烈的。”全国人大代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莫小峰告诉记者,目前,广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3万元/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万元/年。提高个税起征点将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增加他们的收入,真正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总监罗金仁说,提高个税起征点对老百姓肯定是利好。此前有声音提出,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到7000元,也有人提出提高到1万元。按照目前城镇的生活水平,如果每月到手收入3500元,租房1000多元,生活费1000多元,再加上人情往来等等,3500元的收入还是有些紧张,老百姓的获得感较小。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个税起征点,正是民心所向。
来源 | 南国早报特派记者 雷倩倩 佘鸿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