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炳念是河池金城江区六甲镇的农民,他没啥文化,但他勤劳善良、敢于向命运挑战。从说服家人搬出大山,到冒险在矿井打工六年,再到返乡开荒开路带领村民投资农业……因为奋斗和付出,他的生活逐渐好了起来,不但成功脱贫,还在家盖起了三层小洋房。
改变思维搬出大山
1975年,潘炳念出生于河池市都安大兴镇丹江村脚外屯。成年后,故乡出门见山、资源贫瘠的现状,让潘炳念有了出外闯闯的念头。
20岁那年,他和当时的妻子说服了思想较保守的父母,允许两人搬出大山,迈出奋斗的第一步。
离开故土,潘炳念搬到了金城江区六甲镇九怀村平洞屯,住的是茅草泥房,吃的是向邻里借来的米,种着几分地,艰难度日。生下双胞胎后,1999年,妻子和他离了婚,孩子留在他身边。
不甘于现状的潘炳念开始外出打工。经朋友介绍,他认识了现任妻子,并诞下一子。
冒险打矿攒到房钱
潘炳念不甘贫穷,也不想辜负愿意嫁给他的妻子,毅然到湖南矿井打工,时间长达六年。
潘炳念在地下1000米深的矿井下打钻、炸石,一下井就得待上两三天,没有床,就睡在石头上。潘炳念曾说过,当时境况险恶,随时有葬身矿井的可能。
2007年,潘炳念在矿井下和死神擦肩而过。当时,他和同伴用炸药爆破,有一处炸药提前爆炸,同伴耳朵被炸聋,潘炳念右手三根手指被炸骨折,碎石扎进肉内,至今未能取完,冬天时会隐隐作痛、发麻。
事发后,不等痊愈,潘炳念就又钻下了矿井。那几年的拼命打矿经历,让潘炳念攒到了盖房子的钱。
返乡开荒投资农业
在矿井打工六年后,听说家乡有政策可开荒,潘炳念告别矿山,回到家乡。他回家之后,盖起了三层楼房,这让村民刮目相看,最后还被选为村民小组长。
潘炳念见过世面,经常往六甲镇政府跑,反映家乡存在的困难,咨询了解政府对当地农民给予的帮扶政策。
“他很积极,有什么不懂的经常来问,会帮村民争取好的政策。”六甲镇政府的工作人员说。
经争取,潘炳念自费近万元请挖掘机在村子开荒开路。他不断和村民做思想工作,介绍目前河池对种植核桃的帮扶政策。据了解,河池把种植核桃做成一个扶贫的产业来发展,在肥料等方面也有相关补助,但一开始很多村民并不理解。
“因为种核桃和种稻谷不同,它的投资周期比较长,要8年到10年,大家担心劳动打水漂。”潘炳念说,为了打消村民的一些担忧,他向相关部门及技术人员了解种植核桃的有关知识和政策,用自己的行动去向村民讲解、动员。经努力,村民加入了种植核桃的热潮之中。
目前,潘炳念个人已投资20万元,有30亩核桃,10多亩柑橘,果苗长势渐佳。与此同时,他还养了20多头猪、20多只羊。“生活脱贫,未来可期。日子比以前好多了。”3月8日,潘炳念说。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陆旺 文/图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