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作为公安队伍中一个特殊的存在,辅警的工作面临着繁杂辛苦、无编制待遇低的窘境,导致了这个群体的流动性极大。2018年,随着南宁市公安局对辅警队伍的管理被正式提上议程,他们的未来是否真的值得期待?他们又如何看待这份工作带来的成就感与挫败感?听他们的讲述,我们或许能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
现状:待遇提高难挡人才流失
2012年和陆兆健同一批进入南湖派出所的辅警,有差不多30名,但如今只剩下几个人了。陆兆健说,这些年身边的同事来来去去,能坚持留下来的只有少数,大多数人都是干个半年一年的,就顶不住离开了。究其原因,逃不开收入低、归属感低以及看不到希望等几方面。
陆兆健刚做辅警时,每月扣完五险后不带绩效的工资只有1300多元,但是待遇一直在慢慢提高。2015年开始,辅警也有公积金了,“现在每个月扣完五险一金,工资大概就2100元吧。因为目前还和父母一起住,工资勉强够花。但每次回老家过年,没人相信我只拿这么点钱。”他说。因为收入低工作辛苦,虽然他在这个工作岗位上成绩越来越优秀,却从未得到父母和家人的赞同。他坦言,这个群体来自各行各业的人才其实还挺多的,但就是留不住人。
而陈嘉盛则欣喜地表示,去年南宁辅警的待遇已经有所改变,现在不仅五险一金已经齐全,而且考虑到辅警工作的特殊性,还上调了危害补助金。“现在工资加上各种补贴,多了一点。”陈嘉盛说。虽然这样的收入在南宁仍然偏低,但陈嘉盛仍笑着说:“比起以前,还是感觉被重视了。”
困惑:不被理解最伤人
“好多人都说待遇提高就好了,可你真的去问热爱这份工作的辅警,他们都会告诉你他们最在意的,其实是群众的理解和尊重。”陆兆健说。
有时,派出所的辅警和民警一同出警处置一些醉酒打架的警情,当事群众对民警毕恭毕敬,却对他们不屑一顾,他们最常听到的一句质疑就是:“你有警官证吗?你只是个辅警,凭什么管这么多?”陆兆健说,这些话每次都像刀子一样扎在他和同事的心里,听得多了,心里总会有点不舒服。“我只是在做我应该做的事,为什么要遭受这些质疑?”就算是天性开朗乐观的陆兆健,也时常会有这样的困惑。
陈嘉盛则说,从事辅警工作4年来,他既亲眼见证了南宁市电动车管理发展从无到有、从不断摸索到形成经验并发展成南宁市一张城市名片的过程,也遭遇了不少白眼。“尤其是在整治电动车初期,一些违规车主甚至扔下几十块钱就走,还奚落我们说‘不就是想要钱嘛!’”但当看到自己执勤的滨湖碧湖路口,从当初每天要处理800多起电动车违法行为,到现在一天也不过二三十起,他和同事们就感觉自己的付出和委屈是值得的。
未来:辅警的前途可期待
2018年,南宁市公安局将按照“把辅警当成公安的一个警种来管理”的要求,实现警务辅助人员全市统一职业保障标准。这是否意味着南宁市辅警的未来值得期待?陈嘉盛表示:“这样的消息,对我们而言确实振奋人心!”
目前,随着南宁市区范围的扩大,辅警的人数一直在持续增加,对路面见警率的要求也高了。陈嘉盛认为,辅警也是公安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不能开展执法行动,但对执勤也是有严格要求的。“我相信以后一定会对辅警开展更专业的培训,使辅警队伍的素质更上一个台阶。”他说。
对此,陆兆健也深有同感,“以前不管在哪个岗位、做多做少,所有辅警的工资收入都是一样的,相信以后这些都会有所改善。”他说。管理上的规范、待遇上的提高,都能让自己的归属感倍增,有一种“终于找到家”的感觉。除此之外,他表示自己虽然不是警察,但从事的工作早已让他把自己当成了警察的一分子。他们最渴望的,仍是群众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与认可。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 彭宁莉 王艳群 通讯员 农媛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