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号有特色

南国早报

ngzbnews

南国微生活

nanguowei

南国小记者

ngxiaojizhe

车广西

ngzbqczk

家长普遍忽视孩子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应成为一生必修课

来源:南国早报 发布时间:
近年来,多起校园欺凌甚至青少年自杀、弑师、弑父母事件,让人们感到沉重和惋惜,同时也思考:如今的青少年究竟怎么了,为什么能如此轻易放弃生命或者结束别人的生命?记者采访发现,广西的中小学课程虽然有涉及生命教育内容,但课程并不系统,并且大部分家长在这一教育环节有缺失,需要给青少年补上这一课。


调查:家长普遍忽视生命教育

记者发现,相当一部分家长缺乏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意识,“每天管孩子学习都忙不过来”,是家长说得最多的理由。另有部分家长则有所顾虑,“出发点是引导孩子珍爱生命,万一引导不好,孩子在遇到挫折时效仿不好的做法,会不会适得其反?”

当然,也有少部分家长较为重视。刘先生告诉记者,一开始与孩子说生与死的话题,孩子肯定难以接受,但只要家长解释清楚,孩子会明白。遇到车祸家长通常会带着孩子赶紧离开,避免给孩子看到血腥场面。但有一次刘先生却拉着女儿挤进人群,让孩子看清车祸后的惨状,那次孩子被吓得回到家还在发抖。这时,刘先生开始跟孩子交流,为什么感到害怕,如何避免自己被撞,让孩子明白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采访中,一些家长有心对孩子进行一些生命教育,却不知从何下手。秦女士告诉记者,在儿子3岁多时,她觉得有必要让孩子了解死亡意味着什么,于是带着小孩看了一本绘本《汤姆的外公去世了》。“孩子非常难过,没法接受等他长大了,疼爱他的外曾祖父、外公、外婆终有一天也会去世”,秦女士说,孩子告诉她“不想长大”,那本书此后再也没有被儿子翻过。红黄蓝幼儿园事件发生后,秦女士觉得安全教育非常重要,正好网上流传着一个美国关于安全教育的视频,在几分钟时间里,介绍了很多自我保护的知识,于是她兴冲冲找来给孩子看,“看了视频后觉得害怕”,秦女士说本来儿子二年级已经自己上下学,但看了视频后儿子要求继续接送,过了约一个月才重新自己去学校。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时,要考虑孩子的年龄段和承受能力。”天桃实验学校(天桃小区)校办主任钟冰也负责该校课题研究工作,她告诉记者,学校在进行课题研究时,会对师生及家长进行调研,根据学生情况判断讲到什么程度。秦女士所说的安全视频该校也用来对学生进行过教育,但那是播放给四年级学生看的,二年级的孩子她认为早了一些。

提醒:听话的孩子也要关注生命教育

虽然接触过形形色色的问题孩子,南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空中家长学校讲师苏倡对一起学生自杀事件记忆犹新,“太让人痛心了”。2013年毕业前夕,即将毕业的小辉(化名)打电话给妈妈,称毕业后想回南宁找工作,不想留在北方。小辉母亲拒绝了,认为他已经长大,应该独立起来,希望他留在北方。自知无法说服母亲,当天晚上小辉就割颈动脉自杀了。“孩子从小到大那么听话!”小辉母亲接到消息悲痛欲绝,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孩子听话被反复提起,她想不通优秀、听话的孩子,怎么能用这么激烈的方式来反抗。

苏倡解释,近年来中小学生命教育缺失,引起了专家们关注。研究发现,选择自杀的人通常有性格缺失,相对比较内向,缺乏归属感。可以说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但家长对此普遍关注度不够。通过小辉的事件,也可以看到中国的家庭教育关注点普遍集中在学习,对分数一味追求,怎么让孩子听话,怎么成为老师眼中受欢迎的孩子,使家长忽略了生命教育等其他素质。

如果一个学生成绩好,即使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或性格缺陷,也通常被家长视若无睹。而家长眼中听话的孩子由于听话久了,当他们想活出真我却又被家长压制时,更容易出现一些极端做法。

“不少家庭认为,与孩子谈论死亡不吉利甚至有顾虑。”苏倡表示,家长对孩子回避死亡的话题,使得学生对死亡知之甚少,把死亡看得过于简单、轻松,由于不明白生与死的意义,也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漠视生命。家长除了孩子的学习,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引导孩子了解生命、领悟生命、敬畏生命,不仅悦纳自己的生命,也尊敬他人和别的形态的生命。
苏倡提醒,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也要讲究艺术性。不同的家庭,父母如何看待生命,也会映射到孩子身上。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性格,但总的原则是给孩子灌输正能量,让孩子明白他们的成长中有家长陪伴。

探索:南宁进行生命教育课程试点

记者采访了南宁多所中小学,发现学校普遍没有系统的生命教育课程,但学校的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制、自然、历史等课程中,或多或少会涉及相关内容,此外学校也会定期以各种形式开展防溺水、拒绝毒品等安全教育。此外,一些学校则在学校出现一个特殊个案后,由学校心理老师或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引导。

不过,一些学校也开展了有关生命教育的课题研究。2011年9月,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东葛校区)开展了为期2年的《生命教育,奠基学生终身幸福的研究与实践》,研究包括学生终身幸福因素构成的调查与分析、学生安全意识养成教育的培养、学生生命情怀的培植等多方面内容。为此,该校还每月出一期心理小报,自拍多集校本心理剧,引导学生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刘女士去美国多年,目前孩子在当地上小学,她告诉记者美国从幼儿园开始就进行“生命循环”主题学习,老师会通过栽培植物、哺育小宠物等,让孩子领会生命的诞生和生长。当种子发芽时,孩子们一同唱生日歌庆祝;当树叶落下时,会挥手说再见;当小动物逝世时,老师也会进行恰当的逝世教学,引导孩子给逝世的小动物做一个葬礼,一个纪念册,请孩子写一封信回忆逝去的生命。有时,儿子还会提醒她不要弄死植物或动物,说这是nature(自然)。

记者从南宁市教育局获悉,2017 年秋季学期,自治区教育厅出了三本地方教材,全区14个设区市试点各自选用其中一本。其中南宁市进行的就是生命教育地方教材试点,覆盖面达到起始年级(小学一年级和初一年级)70%左右。南宁市桂雅路小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校作为南宁市试点学校之一,免费拿到了生命教育教材,目前该教材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在一年级学生中开展教学。

同时,南宁正在对几百所中小学共3万多名学生、1万多名老师进行心理健康调研,其中也包括学校有没有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学生是否了解生命教育的内容,对生命教育的看法等,届时南宁市教科所将根据南宁师生心理状况及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及解决办法。

来源丨南国早报记者 蒋晓梅

编辑